习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89 2024-01-13
摘要: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发展。 本文建立了农业科研项目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农业科研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项目绩效评价是按照预先确定的统一评价标准,采用一定方法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客观、客观地评价人们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和效益。 综合判断可以真实反映活动的实际情况,并通过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省政府等各级组织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项目。 通过大力推动农业科研项目的发展,可以积极提升涉农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农业相关的长期问题。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由政府或科研单位组织实施。 通过建立由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和科技管理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制定相应的绩效标准,运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健全评级指标体系,对农业科技各方面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农业科研项目确定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有利于对今后的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和安排,从而提高农业活动的生产能力,为国家农业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参考。农业科学技术。
1、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作用分析
农业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农业科技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推进农业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农业科研绩效评价的作用体现在:
(一)科研项目责任落实情况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细化影响绩效评价的指标,可以确定哪些指标是影响科研项目绩效最关键的指标,然后利用这些指标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员,落实科研项目的责任。研究项目。
(二)承担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期望
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发由政府或科研单位组织实施。 科研项目的发展是为了获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项目的组织单位和使用单位对项目的绩效有要求。 只有能够满足其要求的项目才会得到开发或应用的支持。
(三)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
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如果没有绩效评估,农民从心理上很难接受项目。 而如果开展绩效评价并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将极大调动农民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助力科研项目的开展。
(4)方法管理和工作改进
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指标体系并不适合每个项目。 科研项目持续开展过程中,应选择适合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应根据项目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管理。
2.关于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建议
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根据科研过程分为投入指标、运行指标和产出指标。 在选择指标时,应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指标。
(一)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与一般企业科研项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适用于农民。 因此,农业科研项目具有社会公共利益,其绩效评价也更具原则性和目的性。 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和任务目标,管理者在评价项目绩效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在量化农业科研指标时,量化是否客观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首先要选择量化指标,并根据项目的绝对指标进行评价。 如果需要选取非定量指标,在对指标进行量化时,应选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分,以保证指标的客观性。
2、综合性原则
农业科研项目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 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能否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因此,设计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对项目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体现项目的整体特征。
3、经济原理
项目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提高项目的经济价值,即减少投入、增加产出。 因此,在评价项目时,应根据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划分权重,以真实反映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也应体现这一原则。
四、适用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易于获取数据的指标进行评价,即指标的选择既要满足评价分析的目的,又要符合评价分析的目的。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 我国部分指标的数据披露力度不强。 如果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获得这些数据,则需要考虑这些指标是否是关键指标。 如果缺少这些指标会影响评价结果,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指标代替。
5、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不仅是为了评价某一项目的绩效,还应与其他对象具有一致的统计口径和范围。 指标的选择不仅要使指标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而且还要与其他项目具有可比性。 而且,指标还应与国内外统一的方法和统计内容保持一致。
(2)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按照科研进程分为投入指标、运行指标和产出指标。 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人员、科研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等; 运营指标包括技术、知识、资源、管理、文化等基础指标; 产出指标包括知识、经济、社会、生态等产出效益指标。 产出指标是衡量绩效的关键因素,在产出的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1、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数及经费规模
该指标反映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指数。 我国现行科研项目管理实行委托合同制,科研单位必须凭借自身能力竞争才能获得项目。 科研机构承担的项目越多,资助规模就越充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研项目绩效的提升。
2、科研项目产出指标
该指标反映了科研项目所带来的科研成果。 这里的科学研究成果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书籍、论文、专利等各种形式的知识。 应给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并采用加权方法将各种产出指标换算成标准单位,有利于不同指标之间的比较和综合分析。
3、结果转化指标
这是指通过研发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如果说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的体现,那么成果带来的生产力就是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和项目的实际价值。 如果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那么科研成果的生产就不是有效的,换言之,项目的投资就是无效的。 科研成果转化指标的衡量主要取决于项目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规模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职业发展指标
该指标反映了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带来的效益。 如果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比较大,并且装备条件非常优越,那么就会对科研项目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5、其他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指中国科研项目对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具体表现在农业科研机构根据科研项目向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建议以及农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新产品、新技术的支持。
三、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的建议
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目前,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同行评审法、德尔菲法、文献计量法、计量经济学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评价农业科研项目绩效时,评价方法应根据绩效评价原则灵活选择。 笔者认为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更适合农业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
首先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评分。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邮件调查的形式,保证了专家的相对独立性,使专家的意见更加客观、公正。 农业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 不同的科研项目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有不同的要求。 选择众多分散指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
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确定各指标对绩效的影响程度。 层次分析法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和推进,找出指标的权重分布。 单纯使用层次分析法只能得到粗略的方案排序结果,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 这时可以结合德尔菲法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确定各个指标对绩效的相对重要性,还可以准确判断各个指标对绩效的影响程度。
参考:
[1] 沈建新,郭元彦.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初探[J]. 江苏农业报,2009,(06):1378-1381
[2] 张腾等.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 (5): 10-13
[3]卞云清.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评价分析[J]. 现代商务,2012,(35):242-243
[4] 张素娟等. 基于AHP和DEA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