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89 2024-01-13
农业科普周活动纪要 农业科普周活动纪要 农业科普周活动纪要是贯彻落实中部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现代农业。 我县按照市要求,全面推进科技进村、进组、进户,推动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深入开展。 根据市局文件要求,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共培训28386人次,占计划的215.05%人数为13,200人。 其中: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50人,占计划任务200人的125%; 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0316人,占计划任务的1300028%,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2、主要做法是成立组织,明确任务。 为做好我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局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局全体干部大会和干部职工春季培训会整个系统的工作人员。 中央关于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决策,统一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干部职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更加高。
县农业局成立了XX县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广播学校。 负责信息报送、数据汇总和报告以及日常管理。 我局印发了《关于印发XX年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的培训任务。 同时,我局将科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 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求各单位将技术人员培训和科技示范点建设纳入每位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内容。 对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单位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推广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将参加职称评审或优先奖励。 理清思路,注重实际结果。 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重点。 狠抓提品、稳粮、强基、强业,提高体系水平,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规模小、效益差、农民贫困问题。
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突出特色、抓品牌,强支柱增效益,整合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布局,聚焦三大支柱产业。 四大区域项目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重点,抓住冬令时、春暖花开的有利时机。春季,并立足满足农民培训需求,选聘专业、高水平、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组建讲师团。 我们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上门指导、集中授课、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快速、快速地传递给农民。有计划、有步骤、重点落实。 产业普及到每个人,关键技术入户,培训质量有效提升,在全县掀起了学习科技、应用科技、促进双增长的热潮。 深入推进,扎实训练。 各单位结合科技之春、打击假冒农资护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活动。 在春秋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实际,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主线,扎实开展技术培训。 县农业技术中心累计培训农民助理、科技示范户等技术骨干700名,培训农民78万人次,其中:围绕创造马铃薯高产,在接官亭举办了三期技术培训班、五龙洞、何家岩。 25次,发放技术资料2100份,培训农民3000余人,推广马铃薯高产栽培面积10000亩; 在全县18个乡镇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30余期,培训技术骨干550名,培训农民2万名,培训配方肥营销人员41名,四大作物配方12个制定了小麦、油菜、玉米、土豆等品种,发放了2万张咨询卡。 ; 在乌龙洞、黑河、桥口驿、勒苏河等乡镇举办食用菌现场培训班42期,向4500余人发放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资料201X; 开展雪莲果、紫薯等新品种栽培技术宣传培训300人次。
县兽医总站共举办猪、鸡、羊饲养实用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4800余人次,发布了《XX乌骨鸡养殖及管理技术要点》、《XX乌骨鸡养殖标准》 ,有《XX乌骨鸡养殖技术手册》、《四化六改生猪养殖技术要点》、《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等数万种技术宣传资料。 县农检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等农业法律法规培训,为中心开展农业综合检验对干部员工进行安全监管、农业病虫害识别和普查防治技术培训,派出中心人员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业务培训。 一年来共培训员工100余人。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县农检中心郑福鹏同志在全省第二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人员竞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受到省农信厅表彰农业奖。 对全县1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管理人员和专职检验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方法、检测技术等系统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业务质量。 同时,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培训,培训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技术人员30余名,为龙头企业农产品安全自查自查打下坚实基础。和种植大户。 培训农药和农业投入品管理人员100余名,强化执法主体和优势载体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全年,县种子管理站出动28辆宣传车到全县18个乡镇书写宣传标语。 80名技术人员在18个乡镇举办40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种子管理知识问答》和《国家良种补贴惠农问答》宣传单2万余份,发放201X份分发了种子培育的技术信息。 201X年11月,举办了四期全县种子经营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培训学员140余人。 通过培训,提高了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意识,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子的安全。 县园艺站在春季科技推广月活动期间共收到群众咨询150余项,发放了《XX县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XX县大樱桃的种植与管理》等技术资料120余份。 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宣传,县蔬菜办已对全县8个蔬菜基地、乡镇12 3800余人开展蔬菜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15期,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 现场举办科技咨询2500人次,提高了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县蚕桑技术站采取会议、培训的方式,对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蚕桑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同志们的业务水平。 全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 县农机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613人。 其他各单位也从各自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局下达的各单位的培训任务。
抓一些示范,服务农民。 为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落到实处,各技术推广单位实行领导、干部、乡镇、村负责制,明确主要推广技术,并结合“三问三说明”三是推进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农业关键技术推广实施。 结合项目实施,县农业技术中心为16名行业科技人员各确定了1个联系点,其中马铃薯高产创制示范点6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8个, 8个食用菌示范点。 示范点有2个,要求驻场技术人员每月至少到示范点进行一次技术指导,每次停留不少于天。 通过驻场科技人员指导,在街官亭、何家堰、乌龙洞、徐家坪等镇建立各类粮油技术示范示范田39个,面积51万亩,其中1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 0050 收获前产量调查,高产示范田万亩鲜马铃薯平均产量2164.9公斤,亩产值324±7.35元。 与种植玉米相比,亩产值2147.35万元,累计增加产值2158.09元,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县农检中心充分发挥干部年轻、工作有活力的优势,结合自身业务和工作特点。 今年春天,他们在徐家坪周家坝村建立了一喷三防样地,筛选了150个品种。 从苗圃整地、覆膜到生产记录,中央领导带领一线同志深入现场操作指导,为XX特色产业走标准化生产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五龙洞镇中川坝村指导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100余亩,在徐家坪镇建立500亩条锈病防治隔离带示范区。 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 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305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10公斤增产95公斤,增产率达45.2%。 县兽医总站派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到全县21个规模化生猪、乌骨鸡养殖场重点进行科技示范。 驻扎在白水江镇甘西沟村、黑河镇王家庄村、木曲村。 该村抓乌骨鸡养殖示范,联合抓好784户适度标准化养殖示范户,取得了良好效果。 县种子管理站一方面注重种子市场的监管,另一方面注重新品种的展示。 今年,它承担了5组42个品种的省市玉米和大豆品种审定工作。 玉米试验在金家河镇天台村进行。 品种展示392亩,培育科技示范户60户。 六铺村展示小麦品种2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30余户。 茶叶、果树生产季节,县园艺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茶叶、果树采收点,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田间操作示范等。以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讲解大樱桃、小混果的春季管理和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努力普及茶果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了茶果产业的管理水平。 其他各单位在科技示范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虽然我们在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是山区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很有限。 非常脆弱,与汉中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我县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工作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县级财政资金紧张、业务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技术培训等技术推广工作。 执行。 二是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现象普遍。 农村剩余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些人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较低。 如何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主要涉及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一二产业效率差距的问题。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对农业新兴技术的需求,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求。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平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作为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农业发展的抓手点将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大力度,精心组织,增添措施,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