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农业农村科教和

本站原创 2024-01-10 09:37:00

农科[202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部门(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单位、有关农业院校、省农科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村科教、环境能源工作,我部制定了《2020年农业农村科教、环境能源工作要点》。 现在已经发给你了。 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0 年 2 月 23 日

2020年农业农村科教、环境能源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年。 农业农村科教和环境能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 1号文件,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保供给、增收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大力推进农民提质增效培训,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各项任务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一、着力加强科技扶贫

(一)继续加大对行业技术专家的支持力度。 我们将不放松对“三区三州”、定点扶贫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专家的对接指导,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坚持精准服务导向,巩固完善科技服务总队下属的基层、技术推广、产业支撑长效工作机制,在52个未解禁县建立产业技术咨询体系贫困县和扶贫部确定的贫困县; 坚持简单化、应用化导向,增加新品数量,加强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开发和推广。 坚持特色品牌导向,加强企业引进和扶持,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全力推动贫困地区富民特色产业发展。

(二)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服务成效。 继续实施贫困地区特聘农业技术人员计划和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增强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改善特聘农业技术人员招聘条件,壮大队伍,提高素质,选拔推荐一批最受欢迎的特聘农业技术人员。 细化基层农技人员帮扶贫困村任务,将帮扶工作纳入补贴项目绩效考核。 加大倾斜力度,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大力提高脱贫致富培训的针对性。 加大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力度,深入开展“三区三州”、环京津、定点扶贫县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行动。 加大贫困地区师资培训和特色教材开发力度,组织教育培训机构派教师进村,开设工业小班,提高贫困农民参与程度。 围绕科技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开展专项培训,促进培训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2、着力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的贡献

(四)加强边境基础储备。 面向国际前沿,聚焦生物种业、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加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继续组织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和产品成熟,推进优良新品种选育和第三方验证,夯实产业化基础。 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

(五)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着眼当前形势,加强攻关团队协作,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程,推广综合防控技术应用,在生猪大县实施专岗防疫员计划; 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常年繁殖区、迁徙过渡区和重点防治区,开展抗性品种和绿色高效农药研究示范。 加快粮油畜水产品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加快攻克小麦赤霉病、柑橘青霉病防治等技术难题,整合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械收获等技术、果蔬机械采摘、畜牧水产品设施养殖。 加快解决耕地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淡水养殖减量化提质等关键技术瓶颈。

(六)夯实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基础。 优化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创新运行机制。 加快100个国家级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继续开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病虫害等长期定位监测观测,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 推动重大设施项目实施,加快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大科技人员交流,推进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基地建设。

(七)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突出重点,管控源头,严厉打击非法科研、试验、种子生产、经营、种植、加工、进口行为。 压实地方管理责任和从业人员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打造优质网络科普产品,创新科普竞赛、现场体验、在线直播等形式,持续推动科普活动进机构、校园、企业、媒体、社区。

三、着力加快农业科技机制创新和体系建设

(八)打造产业科技战略优势。 推动产业、学科纵横交织、“技术-产品-产业”融合,构建升级版三维网络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坚持长期稳定的支持方针,优化体系布局,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覆盖范围,加强技术短板研发阵地建设,建立农业智能化、植保等横向共性技术创新团队,推进系统地方创新团队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体系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全产业链科技融合,推动县域全要素集聚,建设100个科技引领的“一县一业”强县。

(九)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高质量运行,加快联盟实体化,推动形成一批行业标准、优质品牌和技术典范。 加快南京、广州、成都、太谷等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快引进高水平团队、高新技术企业、优质资金入驻,加快有针对性的协同研究,取得成果。 改造地方,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科技企业融合,鼓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型农业企业。

(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绩效分类评价改革试点,突出学科定位和核心使命,突出行业贡献,建立健全符合农业产业规律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以及科技创新规律。 深化种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赋予科技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推动激励政策落实,进一步释放制度、人才、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十一)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大力培养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创新团队和涉农企业人才。 围绕扎根产业、服务农村,深入实施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举办农业领域高级专家培训班。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出国访问、学习。

四、努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率

(十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机制。 继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不断完善“政产学研推广应用”协作机制。 建立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行实际贡献与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 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与商业性农业技术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支持农业技术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下获得合理报酬。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补贴项目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

(十三)加强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建设。 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 鼓励实施农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鼓励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培养年轻高素质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服务。 不断丰富“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的内容和功能,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四)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模式。 建设100个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组织开展10项领先技术集成示范。 结合农业技术推广补贴项目基地建设,推动关键技术进村、进户、进企。 打造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展示模式。 建设1000个科技引领的“一村(乡)一品”乡镇。

五、努力提供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十五)推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 实施高质量农民培训计划,聚焦全产业链,分类别、分模块开展培训,组织4名产业扶贫领军人物、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返乡创新企业家、专业人才等4名。种植、养殖专家。 培育行动,全年培训100万人,推荐一批优秀致富典范。 开展优质农民数据信息统计监测。 大力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农业广播、广播学校培训组织能力建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十六)推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 统筹涉农院校、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以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产业带头人、青年农民为重点,制定培训方案,实施针对性培训计划。 开展创建100所重点院校行动,推进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改革。 强化全国农业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十七)拓展高素质农民发展道路。 鼓励组建专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促进农民合作化发展。 推动农民种植与金融担保、电商营销等服务对接。 依托科教云平台,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综合服务。 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农民致富技能大赛,宣传展示高素质农民风采。 鼓励优质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十八)全面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 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一图一表”管理清单,实行分类管理。 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开展联合攻关,以“一区一策”精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推广轻、中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对重度污染农田调整种植结构或退耕还林还草,全年面积5000万亩。 以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排放、秸秆覆盖等为重点,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构建常规监测体系。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将适时发布。

(十九)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打造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典范。 探索完善区域秸秆利用补偿制度,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黑龙江全省和辽宁、吉林、内蒙古部分地区。 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推动建立秸秆利用与财政支持挂钩的激励机制。 以东北玉米秸秆、华北小麦秸秆、西北棉花秸秆为重点,加快一批技术模式推广。

(二十)加快农膜回收利用。 《农膜管理办法》出台,推进全程监管。 加强准入管理,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 建立一批农膜回收重点县,推广典型典型,完善回收体系。 推广加厚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机械化捡拾回收。 试点区域农膜回收绿色补贴政策。

(二十一)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加强沼渣、沼液优质利用,加快处置废弃农村沼气设施。 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供暖、太阳能利用等技术模式,创建一批农村能源多能互补、清洁取暖示范点。 举办农村清洁灶博览会,加快高效节能灶具推广应用。

(二十二)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动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加大农业珍稀濒危物种资源抢救保护力度。 建设新一批农业野生植物就地保护项目。 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

上一篇:全国现代农业增值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在绥
下一篇:国外大豆种质的引进研究与利用通过成果鉴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