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新闻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与农

本站原创 2024-01-10 06:10:00

农业学术会议_农业学术交流_学术农业交流发言材料

农业学术交流_学术农业交流发言材料_农业学术会议

农业学术会议_学术农业交流发言材料_农业学术交流

学术农业交流发言材料_农业学术交流_农业学术会议

348144635.jpg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农业农村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组学术交流会于12月1日至2日在我校召开。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培民、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戴景瑞院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云龙种业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心主任贾敬敦,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计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春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原主任李建生、现任主任赖金生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徐明亮主持会议。

蒋培民首先代表学校致辞。 我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国内玉米行业代表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玉米中心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成绩。 希望业界同仁继续关注和关心玉米中心的成长和发展,也祝愿中心未来越办越好。 取得更多成果,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会上,廖希元司长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建立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分中心体系的初衷,希望稳定一批玉米科研队伍,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那时。 1998年以来,在中国农业大学基础上成立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为玉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他希望,新时代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把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和效率、增强玉米产业竞争力作为重要目标,以玉米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玉米改良研究。玉米遗传育种关键技术,突破瓶颈技术; 切实承担国家责任 推动玉米科技队伍体系化、组织化是中心的重要任务。 玉米种业面临激烈竞争,必须切实推动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将强大的公益科研力量与企业力量融为一体,加快民族种业发展壮大。

周云龙副主任指出,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在玉米智能化生产、工厂化流水线育种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近二十年来,我国玉米基础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促进了玉米生产的进步。 发展种业。 在新的发展时期,希望玉米中心管理团队做好战略规划设计,当好玉米科研队伍的引领者,当好玉米种业的协调者;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种业高端人才。 为培育、扩大我国玉米种质基地、丰富基础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陈友泉副主任指出,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心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他希望今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合作交流和多学科融合,为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刘春明主任对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并指出该中心在玉米基因组、功能基因发现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农大108等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将继续支持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工作,共同在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服务三农做出贡献和乡村振兴。

贾敬盾主任指出,新时代农业面临新转型、多元化需求。 要推动玉米科学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发展,同时带动玉米相关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培养更加全面、高素质的人才。 祝愿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荣廷昭院士发来贺信,祝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成立20周年。 戴景瑞院士、李建生教授感谢农业部、科技部和学校在人才引进、基地建设、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也感谢国内同行的支持。 同时希望有关领导部门继续支持中心的发展。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金生详细介绍了中心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和荣誉。 他围绕玉米组学、玉米主要性状开发利用、玉米新品种研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近两年来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人才输出等方面的情况。几十年来,包括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获得的国家奖项、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等。赖金生表示,新一代玉米中心科技人员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2月1日下午、12月2日上午农业农村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组会议上,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组各重点实验室/站农村工作部还通报了2016年至2018年工作进展及考核情况。

白玉良,原中国工程院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村科技所院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组学术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玉米生物学司。 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站负责人、嘉宾,学校老领导、专家,我校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300余人参加会议。玉米改良中心。

上一篇:科普惠民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下一篇:中国农业大学崇阳教授在学术讲座期间来校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