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新实践贵州千名农业专家贵州植物科研

本站原创 2024-01-10 01:49:00

多彩贵州网综合报道 在贵州广大的山村村寨里,活跃着数万名农业专家。 这些来自科研院所和大学讲学的专家纷纷投入到贵州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16年1月14日,贵州吹响了服务“三农”的号角。 第一批10661名农业专家收拾行囊,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三农”行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质量。 增效加速农村发展,这一行动将持续到2020年。

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_农业科研成果

该领域的专家

一年来,农业专家深入田野服务农民,协调引进农业科技服务实体、项目、资金,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帮助各地制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946个,帮助实施发展项目1594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6.19亿元,帮助引进社会资金5.34亿元。 黔中科技之花正在绽放,一大批令人感动的优秀专家和团队不断涌现。

潘学军:打造一支“留得住的技术团队”

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_农业科研成果

潘学军来到核桃林,向当地农民询问今年的收成情况。

“潘教授是来给我们送宝物的!” 在赫章县,谈起“盘核桃”,农民们满怀敬意。 “潘核桃”就是贵州大学教授、赫章县服务总队队长、科技特派员潘学军。 作为核桃专家,潘学军和他的团队帮助制定了《赫章县省级现代高效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培育了4个优质核桃新品种,并专门培训了262名核桃专家。 科技人员与1.4万余名核桃种植户共同打造了一支产业发展的“留得住的技术队伍”。

2016年,赫章县核桃基地面积扩大到163万亩,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5000多元。 “畅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渠道,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进程,我们服务基层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潘学军说。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专家和团队充分利用自身和部门资源,积极协调引进农业科技服务实体、项目、资金,进一步促进深度融合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展示农业产业发展。

一年来,贵州省共推广农业新技术2745项、农业新品种682个,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191个,组建产学研联盟71个,科技成果转化161项。

刘庆国:人民心中最值得信赖、最依赖的亲人

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

省农科院热工所副研究员刘庆国(右三)为农民讲解芒果产业发展知识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国人”,却是当地人心中最值得信赖、最依赖的亲人。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右麦瑶村的居民经常评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临时科技副科长刘庆国。

刘庆国主要负责右麦乡芒果产业发展管理、望谟县芒果产业农户培训、右麦瑶族乡芒果标准化示范园管理、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工作望谟县站巷镇花园。 刘庆国上任后,挨家挨户走访8个村、26个村民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帮助右麦乡发展芒果、澳洲坚果、油茶、甘蔗等产业脱贫方案致富,同时促进小康社会。

平步村村民王献慈说,刘老师经常到田间进行技术培训,这对他在种植过程中控制化肥使用、修剪枝叶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只要我有需求,刘老师都会回应我的要求,及时解决我的技术问题和困惑。”

服务两个月来,刘庆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群众种植芒果6500亩、澳洲坚果430亩、油茶15000亩,为早日实现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右麦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晓江:“可乐猪”让更多贫困户幸福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

李晓江视察猪圈

当他见到李晓江时,他正在仔细检查刚出生的“可乐猪”。

这头耳号为218的“可乐”母猪经过2015年11月的人工配种,于2016年3月17日生下了三只幼崽。“幼崽断奶后,会被送到保育所饲养三个月,然后就离开了” “可乐猪的体重一般在90公斤到100公斤左右。”

2014年3月,贵州省织金县从山东引进总投资1.6亿元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牧野公司落户贵国镇贫困村大马场村。 作为县里主要从事畜牧养殖的专业技术人员,李晓江被选中联系牧野公司,帮助建立养殖基地。

今年,牧野公司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可乐猪”养殖地。 从引进第一批乳猪到逐步扩大养殖,2015年,基地生猪存栏达到2500头。

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育肥的“科拉猪”投放织金市场后立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该公司看准了“可乐猪”养殖前景,确立了扩张阵地,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2015年,公司开工建设4万头“可乐猪”标准化猪舍。 同时,扩建30万只鹅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建立8000平方米养殖基地。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26亿元。 年实现利税8570元,可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为构建公司与当地群众共赢的合作机制,引领群众致富,李晓江与公司管理层不断探讨和推进牧野公司“企业农民”的产业拓展定位。 通过资金投入、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和周转滚动发展等模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养殖区有‘可乐猪’2万头,今年计划达到3万头,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李晓江信心十足。

王斌:做玛瑙红樱桃的守护者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_农业研究成果

王斌(中)为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没有科学有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农民种植玛瑙红樱桃的实际经济效益已经开始萎缩,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是射东关玛瑙红樱桃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贵州省农科院王斌被分配到纳雍县射洞关乡挂职培训,并被任命为党委委员、副乡科技长。 王斌抵达射洞关乡后,深入基地和果农,很快摸清了全乡玛瑙红樱桃种植的基本情况,了解了玛瑙红樱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和技术优势可以让我大显身手,解决果农面临的问题。” 王斌表示,他将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果农做第一件实事。

一方面,王斌利用个人关系“邀请”省内尖端科技专家,为射洞关乡玛瑙红樱桃产业发展提供咨询。 另一方面,他主动出击、协调配合,与射洞关乡党委书记张鼎成一起带领巡视组“走出去”。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视野,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射东关玛瑙红产业发展步入正轨。 2016年,该乡扩大种植面积,新增种植4000亩。 在王斌的带领下,当地610户农民建成标准樱桃园4000亩,增加收入520万元。 在他的协助下,成立了纳雍县射洞关乡峰农玛瑙红樱桃种植农民合作社和纳雍县射洞关乡农藤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

刘树君:与羊为伴,被山怀抱

农业科研项目_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成果

刘树军(右)扎根贵州山区,致力于培育“青龙羊”新品种

跨越2700公里,他带着技术和激情而来; 1400个日日夜夜,他拥抱大山,陪伴羊群,为贵州山地畜牧业做出了贡献。 他就是青龙县草原中心副主任刘书军。

四年多来,刘书军潜心科研,牵头完成了世界公认的优质肉羊品种——杜泊羊、澳洲白羊的引种、纯种繁育、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和推广。 ,建设养殖中心; 国际先进的胚胎移植基地、原始养殖场、种羊基地; 培养了当地肉羊胚胎移植团队; 推进100万只肉羊基地县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喀斯特草原畜牧技术体系等丰硕成果,直接服务青龙县生态畜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作为服务“三农”行动的万名农业专家技术服务队成员,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刘树军坚持全面推广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用科研成果精准地服务“三农”行动。支持园区产业发展。

刘树军说:“除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外,每个月都要对园区内7、8个养殖场的近500只母羊进行配种。配种后,我们还需要对母羊进行定期检查,并提供多方位的检测。”引导企业在羔羊出生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张驰:“食用菌之王”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研究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

张驰在基地接受采访

张驰是贵州省毕节市气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 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近30年。 2015年,他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牵头创办农业开发项目,到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红岩村牵头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过去,红岩村食用菌种植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作坊,规模小、产量低、风险高。 张驰带领群众建立专业合作社,加强生产管理和市场信息收集处理,为周边群众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带领周边60多户从事食用菌种植,还免费授课110余人。 村民种植食用菌,为村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5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科技强村、贫困村”行动。 长春堡镇前岩村在长春堡镇党委、观音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到红岩村参观学习。

一方面需要引进食用菌种植,另一方面也希望扩大规模。 至此,援助对已成功组建。 目前,合作社已组织甘岩村21户贫困户以一市五金多包贴息贷款入股。 到2016年6月,建成大棚40个,年产食用菌60万公斤,带动甘岩村雄嘎苗寨发展。 40多户苗族同胞年增收60万元。

2017年,贵州持续推进“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

据统计,一年来,专家累计走访调研6.99万人次,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和培训班14493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7.57万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13211人次,培训群众65.66万人次,推广农作物。 推广新品种255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862项,解决农业技术难题9490个,协调解决协调项目2190个,资金8.02万元,启动农业产业化项目560个,投资9.29亿元。

2017年,“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继续推进。 全省新选派农业辅导员8982人加入。 他们与去年选拔的科技代表和新选科技特派员组成专家组,按照行动计划提供服务。 ,推进基层精准帮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山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上一篇: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 习全票
下一篇:宜荆荆恩道地药材天麻产业集群规划编制项目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