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之道

本站原创 2024-01-08 00:59:00

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题库 发科研能力的核心_科研之友 成果在线_农业科研成果

研究人员正在推广农业技术

■ 郑金武

“农业技术下乡,真正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赵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样的担忧和努力中,以赵波为代表的一批北京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向了京郊农村,乃至全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推进成果的排头兵。” 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守勇评价。

瞄准实际需求的成果推广

赵波长期从事红薯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2015年11月,赵波来到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石下村,发现村里种植红薯存在两大难点:一是难贮藏,容易腐烂;二是种植红薯难。

“红薯主产区位于河北雄安,从空间距离上看,距北京密云仅200公里。但与主产区相比,红薯种植技术落后密云地区落后50年。” 赵波告诉《中国科学报》。

“这里种的红薯还是1960品种,亩产1000斤左右,对红薯来说太低了。”赵波说。

2016年,赵波开始与当地居民一起研究品种更新,筛选出5个试种品种,最终筛选出两个适合在密云种植的品种。 “现在,亩产提高到5000到8000斤。”

对于红薯在贮藏过程中不易腐烂的问题,赵波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并不是因为农户的贮藏方法不当,而是因为收获的时间。 “收获应该早点进行,这样红薯就不太可能腐烂。”

赵博说:“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问题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和研究。”

这种情绪也得到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兆全的认可。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农业科技的助力,都是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入手,真正取得成果是关键。” 高兆全告诉《中国科学报》。

高兆全主要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北京市房山区嘉峪口村此前种植了400多亩白海棠,但由于管理不善,白海棠产量低,果园大面积荒废。 高照全通过技术集成和更新带动农户建设景观式果园。 如今,夹峪口村的果园已成为旅游胜地。

高兆全还先后20多次到新疆开展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苹果快乐树造型和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改变当地落后的生产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和价格。

助力当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输出技术,还要帮助当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注重市场化、商业化,让产业更加稳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刘华贵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过程中说。

很多时候,农业科技并不容易被农民接受。 “观望、拒绝”是刘华贵等农业科技人员在进行成果转化推广时遇到的普遍心态。 “只有当农民看到好处时,他们才会相信你的技术。”

为在河北等地推广养鸡技术,刘华贵先后在蔚县举办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和科技扶贫座谈会,走访当地养鸡户进行现场指导。 今年2月,刘华贵带队在蔚县北水泉镇九六沟村试养1000只北京炸鸡,成活率达95%以上。

“炸鸡很受农民欢迎,村委会决定把北京炸鸡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发展。” 养鸡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刘华贵为当地打开了技术推广的大门。

刘华贵带领一大批企业、养殖合作社、农户从事北京炸鸡的繁育和开发,培育了“绿嘟嘟”、“爱农”、“爱木”等一系列北京炸鸡品牌。 . 今年10月,科技部表彰了92名科技特派员,刘华贵就是其中之一。

“果养虫,虫养鸡,鸡下蛋,粪还田,果蔬长出来。” 这是北京益农园生态育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红艳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过程中开辟的有机循环。 经济繁荣之路。

“农民往往没有科技意识。” 寇红艳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传授循环农业种植技术,让农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

目前,寇红艳在北京市科委的帮助下,引进专家团队,建立“博士工作站”,改变农民传统耕作方式,打造有机果园,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农旅融合”,让农业科技在全行业普及。 链中发挥作用。

打造技术需求对接平台

专家有技术,农业生产有需求,少了中间环节还不行。 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推出的“北京科委在线”已成为对接农技需求的重要平台。

2017年5月,“北京科技专员在线”正式上线,开发了北京科技专员PC端和北京科技专员微社区移动端。 线上平台集成了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北京市农业数字资源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10个数据库,能够全面对接科技供给和服务需求。

“产前策划指导、产中技术支持、产后加工及电商。” 李守勇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平台为北京低收入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流程的专家与企业资源对接,形成农业科技全产业链服务。

事实上,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农村众创空间,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打造“星创世界”。

“兴创天地”是科技部农业领域科技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面向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培育模式新颖、服务专业、运作良好、成效显着的市级星创天地63个。 以平台为一体的众创空间。

《中国科学报》(2019-12-19第6版转制)

上一篇: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总在全国
下一篇:省生物农业所举办2020年博士学术交流分享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