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民科普教育

本站原创 2024-01-05 17:45:00

46 2015年第12期(总108期)试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民科普教育。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科普教育初探*翁伯奇、张伟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要方向和出发点是培养大批高素质职业农民,农村科普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阐述了特色现代农业与农民科普教育的关系,探讨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普,提出了通过农民科普教育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特点、科普教育、关系对策。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忽视农村。 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特色突出。 要以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为重点,努力挖掘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开辟农业结构优化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推动农民增收和增收取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一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新论述、新要求。 不仅为福建省未来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农民是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主体。 现阶段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从生产要素或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拉动,更加注重对农业高新技术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和现代商业理念。 影响。

农业科普教育离不开提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特色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 特色现代农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立足区域整体资源优势和特点,突出区域特色,聚焦市场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壮大农业产业,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针对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市场竞争不平衡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1)地域性。 环境和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源投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特色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体系。 (2)多样性。 是为了体现质量差异、时间差异、季节差异和营销服务差异。 独特性还包括祖先的部分。 我们的祖先在不同地区的种植、养殖、加工中创造了自己的突出特色和独特技艺。 (3)规模。 通过种养有效结合、产供销一站式运作、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连接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将特色农业建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特色农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规模经济。 (四)创新。 强调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导和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服务农民为根本要求。

(5)效率。 特色现代农业是适应市场需要而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特色现代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增加农民收入[1]。 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事关“三农”全局,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显着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实力;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就福建而言,耕地面积较小,人均不到0.55亩。 作为粮食调拨省份,粮食自给率不足40%,供需缺口较大。 “十二五”以来,福建按照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要求,充分发挥各地区独特优势,构建“一区三带”现代农业产业空间格局以“七大集群、十四基地”为主体,聚焦三大特色农业线。 产业带,打造7个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1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①。 目前,全省十大特色重点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522.31亿元。 以茶叶为例,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永春佛手柑、福州茉莉花茶等享誉国内外。 现有茶园面积348.4万亩。 2013年,福建茶叶产量34.7万吨,原茶产值180亿元。 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居全国第一[2]。 此外,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四,林业产值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三,人均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其中鲍鱼、牡蛎、大黄鱼,*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5)、福建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2NZ0007)、福建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1) -05)。

上一篇:盘点2019草原所2019年度十大融合创新活动
下一篇:中国农科院启动第五届农科开放日高质量推进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