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会议焦点秦光伟代表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农

本站原创 2024-01-05 17:47:00

农业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公众对农业基础知识的了解,为青少年提供科学启蒙,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让生态农业理念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树立公众科学、和谐的信念。 理性思想观念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

科普农业活动有哪些_科普农业活动主题_农业科普活动

秦光伟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针对粮食浪费、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危害等问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农科院副院长秦光伟省里建议加强我国农业科普工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2021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2021-2035年)》,勾勒出未来15年科学素养建设新蓝图,提出“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将全面提升”。 2025年超过15%,2035年达到15%的“25%”硬目标。秦光伟代表表示,农业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但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其性质只决定了其公益性,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从法律角度来看,特别是在当前农业形势下,在科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从事科普的集体和个人如果仅仅组织公益性科普活动,很难确保科普事业长期稳定发展。

秦光伟代表将当前农业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一是科普经费严重缺乏,社会广泛参与积极性低; 二是有关农业科普机构开展科普活动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全社会的参与。 三是农业科普活动开展缺乏相关监测评价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链和高效的反馈体系。

为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农业科普工作,秦光伟代表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构建科学、完整、高效的科普工作机制。 实行农业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分管农业的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为农业科普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通过党政领导的工作机制,引导各类农业科技协会、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协调配合,优势互补,聚焦农民、青年和建立常态化农业科普活动机制,对科普活动相关方制定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二是推动地方农业科普立法。 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普工作的内涵、外延、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确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媒体等各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和规范落实政府部门职权,强化政策梳理、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切实落实省、市两级农业科普立法工作。

三是多渠道加大农业科普投入。 通过政府招标、社会资本投资、国内外组织或个人捐赠等方式,形成农业科普资金多元化投资渠道。 政府部门将农业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考虑地区发展差异,设定农业科普经费最低投资额,逐步提高农业科普投入水平。

上一篇:学术报告国际知名学者郑春福教授应邀来我校做
下一篇:做好农村科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