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盐碱地油菜创高产新纪录 - CCTV-13新闻联播
152 2024-01-03
http://www.caas.net.cn/nykjxx/nyxw/270332.shtml
5月5日,农业部新闻办举行农业结构调整专场新闻发布会。调减玉米后,如何保证农民种植效益?粮改饲试点应如何推进?水产品如何实现减量增效、绿色渔业?针对上述热点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农业结构调整要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种植业聚焦玉米调减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但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去年进口8000多万吨。同时,棉花、油料、糖料进口增加。玉米调减是当前种植业调整的重点、热点。余欣荣说,玉米调整的思路是,保产能、适当调、产业化。保产能,就是巩固提升优势产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玉米生产能力。适当调,就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域的玉米面积,全国5年调减5000万亩以上,鼓励农民将退出的玉米改种市场需要、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产业化就是促进玉米转化加工,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不过,当前玉米结构调整也面临新问题。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主要担忧种植效益难保。农民种什么看效益。前两年玉米价格好,农民就扩种玉米。东北等主产区调查,玉米亩收益比大豆高200多元。农民担心改种大豆后,效益赶不上玉米。同时,担忧替代作物产品市场难销。调减玉米,主要改种大豆、杂粮杂豆及优质饲草等作物。但大豆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市场波动大,农民担忧价格涨跌问题。畜牧业主抓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是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黑龙江、内蒙古等10个省区,选择了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发展草食畜牧业。今年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将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试点县从30个增加到100个。粮改饲试点实现了种养双赢的良好效果。数据显示,去年粮改饲计划种植150万亩,实际落实286万亩,收储优质饲草料995万吨,超出了预期目标将近一倍。试点地区的全株青贮玉米平均亩产3.5吨,一亩地收入是1435元,比种植籽实玉米增收335元,农民得到了实惠。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一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元,乳蛋白等质量指标有明显提高。肉牛饲喂全株青贮饲料每出栏一头节约饲料成本1000元,养殖效益得到了提高。“发展方式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是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余欣荣认为,推进畜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布局优化和发展草食畜牧业是重点。渔业瞄准减量增收全世界每3条鱼就有2条是中国养的。在大农业中,水产品率先实行了市场化改革,渔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早已解决了吃鱼难问题。但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鱼类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内陆水域的淡水渔业资源也在严重衰退。目前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但四大家鱼等传统水产品供给过剩,有的甚至压塘严重,渔业进入了卖鱼难的新常态,面临产品结构优化、消费水平升级的新问题。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介绍,目前,渔业部门正在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不断优化水产品生产结构,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力争养出来、卖出去、吃起来。具体来说,养出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品种。卖出去,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品牌创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水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支持开展水产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网络销售等,推动优质水产品进家庭。吃起来,要支持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加工品研究,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让吃鱼变得更便捷、更时尚,推进“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