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院士两尺泥一份精神
177 2023-12-30
在23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科技创新工程”于2013年在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支持下启动实施,今年已满十年,进入了跨越发展期。十年来,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创新机制得以优化,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现代院所制度逐步完善,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发展布局不断完善。聚焦“四个面向”,构建了11大学科集群、58个学科方向、283个研究方向的“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新兴交叉学科布局,补足乡村振兴学科短板,实现从支撑“一农”向支撑“三农”转变。构建起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学科、团队、任务等一体化布局和创新组织体系,按照学科方向组建了330个科研团队,形成一支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稳定的、成建制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围绕学科方向开展持续科研攻关;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部署院、研究所、科研团队任务,建立起系统化的科研任务体系,确保使命职责层层落实。
二是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在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下,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先后启动实施“青年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工程”“农科英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培育和引进了509位农科英才,构建起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领军人才为中坚、青年人才为支撑、博士后和研究生为后备的雁阵式人才体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增强。牵头建设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7个,占农业领域的40%。建成国家作物种质库、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支撑能力日益提高。
三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十年间,取得了一批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成果,创新效率与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获国家奖成果占全国农业领域的1/4,农作物新品种、国家标准、新兽药、新肥料等成果数量,均实现翻倍增长,获国家专利奖占全国农业领域的70%,高水平科技论文数量年均增长16%以上,近5年在以第一完成单位在Cell/Nature/Science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6篇。作物、园艺、植保、兽医、资环等学科集群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作物功能基因组、动物疫病等主要学科领域重大科学发现、论文专利等产出位居世界前列。
四是支撑发展更加有力。十年间,围绕“国之大者”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中嘉早17”“中麦895”“中新白羽肉鸭”等大量新品种成为国家主导品种,构建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大批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创制的生物农药阿泰灵、禽流感灭活疫苗等农兽药成为国家重点推广产品,为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乡村环境整治等问题,形成1200余项战略研判和政策建议报告,中国农业展望、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等系列报告广受学术界认可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一系列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科技贡献。
五是引领能力明显增强。牵头组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布局成立75个专业、产业和区域性联盟,团结带领全国农业科研力量建立联合作战机制。不断深化与国际组织、全球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基金会和跨国公司等科技合作,建立全球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对话机制,发起农业基因资源阐析(G2P)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及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六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建立以学科方向为引领、以科研团队为主体、以科研任务为主责、以平台基地为支撑的“有组织科研”体系。建立“举院抓大事”管理机制,组建重大任务局,聚焦种子、耕地等6个重点领域,部署实施院级重大任务,强化全院“一盘棋”的科技力量部署和科技资源的“一体化”配置,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管理模式。统筹全院科技力量,组建小麦、水稻等8个产业专家团,建立常态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