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将依法科学推进 农业部未批过进口粮种
113 2023-12-27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讯 2022年第一季度,多家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持续关注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传媒农大/科技之窗》收录了530多家媒体对该校的报道。 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的精彩故事不断在媒体上呈现。
1、学校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受到媒体关注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 奥林匹克运动时隔14年后重返北京,使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运城市”。 学校共有竞赛志愿者231人、城市志愿者140人、借调人员10人等直接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的师生。 我校师生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仅《传媒农大/科技之窗》就收录了该校师生的52篇报道。 其中,2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奋发新征程,贡献新时代】共享冬奥会荣耀》为题,报道了各界人士对北京冬奥会的反应。冬奥,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徐正航,奥运志愿者、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生。 2月4日,党委、团委、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推出《【一起走向未来】冬奥Vlog志愿者张思敏:我们准备好了》报道,报道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留学生张思敏作为志愿者的故事。
【新闻联播】【奋进新征程,建设新时代】共享冬奥辉煌,共同走向未来
国际奥委会感谢志愿者。 这六位志愿者代表均来自大学。
29名志愿者为何半夜在盘山路跑接力?
【一起走向未来】冬奥会视频博客留学生志愿者张思敏:我们准备好了
冬奥开幕式集结疏散志愿者:戴上口罩,眼神也能露出笑容
有关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更多校外媒体报道,请参阅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
2.学校专家在媒体解读一号文件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党委宣传部与多家媒体合作,邀请学校专家对媒体解读一号文件。 其中,联合《新京报》推出专题,邀请副院长林万龙等6位专家接受《新京报》专访解读一号文件; 新华社联合采访了国务院参事、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 辛贤副院长等多位专家也接受媒体采访或发表署名文章解读一号文件。
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详细解读一号文件: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稳定生产供应不仅关系我国自身粮食安全形势,也具有全球意义
什么是“县域”? 如何守住“两个底线”?听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热词
李晓峰:三大粮食作物全面保成本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
孔祥斌:黑土保护需要多种大豆和高标准农田接受“体检”
向左止步:聚焦全产业链安全保障农民种粮增收稳中有进
斯伟:解决农村产业同质化问题
卢建军: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增强消费者信心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退休后想住在乡村? 同志:欢迎光临!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朱启祯:县里服务设施齐全,群众看病不用去省城。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朱祁镇:别把乡村发展视为理所当然!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朱祁镇:不能让种粮食的农民受苦!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何秀荣:粮食安全决不能放松!
文件1号专家讲座| 朱启珍:有些村民信“邪教”主要是精神生活不够充实!
一号文件·专家讲座|朱祁镇:中国的土地越种越“薄”,是谁的错?
1号文件·专家讲座|朱祁镇:基本农田的划定观念不能变!
既保障粮食安全,又让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重任就摆在我们肩上。
“粮食安全”被提及5次!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来了
3.学校师生合唱《飞行员》并登上《新闻联播》
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你好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歌唱》为题,报道了该校师生合唱《领航员》。
[新闻联播]你好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合唱《飞行员》
4、媒体关注教育部分子设计与育种前沿科学中心
1月21日,教育部分子设计与育种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心”)实验室成立于中国农业大学。 尖端科学中心。 成立仪式得到了《科技日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关注。
首个农业领域前沿科学中心落户中国农业大学
分子设计与育种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落地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教育新闻网】农学领域首个基因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和部级重点实验室落户中国农业大学
5、《人民日报》以人物通讯形式报道李保国
1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6版报道了该校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的事迹,标题为《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保国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在地球上写科研论文》,这也是2022年学校教授首次以个人通讯的形式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撰写地球科研论文
6、媒体关注李建生、杨晓红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3月2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团队的联合科研论文。 该研究首次挖掘出同时控制玉米和水稻产量性状的基因KRN2和OsKRN2; 这两个基因被发现在驯化过程中受到趋同选择;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遗传规则。 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报》、中新社等媒体的关注。 其中,《中国科学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以长篇报道报道了团队的成果。
殊途同归: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秘密
【中国农业农村报道】中国科学家发现玉米、水稻增产关键基因
中国科学家发现可同时提高水稻和玉米产量的关键基因
《科学》杂志在线发布中国农业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究成果
7、媒体关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广小型科技院培养模式
3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小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通知》科技院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以下简称《通知》)。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决定推广小型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该《通知》已被多家媒体报道。
让研究生扎根乡村,擦亮“科技小院”金字招牌
“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将推广
科技大院承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8、《经济日报》整版刊登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研究报告
3月15日,《经济日报》第11版刊登了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整版研究报告《粮食节约减损在行动》。 报告由吴拉平教授撰写,团队成员包括朱俊峰、郭焱、黄东、李宣福、罗毅、韩艳、李龙玲、张美仪、李丹阳等。
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关键在于行动
9、媒体关注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三周年
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研讨会并开展典型报告,系统梳理学校“思政大课”在过去的三年里。 成就。 《新京报》、中国教育在线、一线客户端等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 其中,《新京报》推出系列报道并采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明。
全国农林院校“思政大课”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农业大学李明开设田间思政课
中国农业大学:三年来10门精彩“思政大课”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重点建设“思政大课”
【全国教育新闻网】铸魂育人开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东北林业大学刘经伟:农林院校“思政大课”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吴兴亮:伟大的思政课要结合实际
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紧扣历史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历史
华中农业大学梁维军:新时代思政课如何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学利:高职思政课要注重类型化
全国农林院校重点建设“思政大课”
10、新华社报道韩露嘉提案荣获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奖
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工程学教授韩露嘉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改善职业教育和办学条件的建议》政治协商会议。 《建议》提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该提案荣获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奖。 3月2日,新华社以《全国政协委员韩露嘉: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第二轨道”》为题,对韩露嘉进行了专访。
全国政协委员韩禄嘉: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第二轨道”
记者: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