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登发等我国部分地区黏虫暴发原因分析与对策

本站原创 2023-12-26 02:08:00

 

http://www.caas.net.cn/ysxw/zjgd/273874.shtml

 

[编者按]  8月5-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研究员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赵中华研究员一起深入陕西渭南潼关县、华阴市的5个黏虫重发乡镇,就发生危害情况、应急防控组织、防治物资保障和群防群控等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技术指导,并对我国局部地区黏虫暴发为害情况进行了分析。

    2016年入夏以来,受厄尔尼诺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多地遭受频繁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由于雨水多,农田杂草繁茂,为黏虫等杂食性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加之强对流天气适宜于黏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起飞和集中降落危害。7月下旬以来,陕西省关中秦岭北麓的潼关、华阴、蓝田等县,河南灵宝、三门峡等市,山西运城靠近黄河流域地区,陆续发生三代黏虫对局部玉米田块造成暴发危害,对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黏虫发生为害情况
    据山西、河南和陕西三省普查,此次三代黏虫的发生范围主要集中三省交界的黄河湾区域。包括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万荣、平陆、闻喜、永济、盐湖等县(市、区),河南省洛阳市偃师、新安、汝阳、孟津、洛龙等县区和三门峡的灵宝市,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宝鸡4市部分县区发生,其中渭南市潼关、华阴、蒲城、长安、蓝田、高陵、泾阳、三原等8县区的16个乡镇个别田块偏重发生。
    山西省三代黏虫在运城市芮城、万荣、平陆、闻喜、永济、盐湖等县(市、区)部分玉米田偏重发生。截止8月4日初步统计,全省三代黏虫发生面积40万亩,其中运城市发生33.3万亩,百株50头以上的达3.63万亩,一般百株有虫20-40头,最高单株有虫25头;永济市蒲州、韩阳黄河滩高粱田发生1.2万亩,百株50头以上的有0.5万亩,一般百株有虫20-30头,单株最高15头。幼虫大部分进入5龄。
     河南省三代黏虫发生面积为54.8万亩,重点集中在豫西的洛阳、三门峡两市8个县的部分玉米、谷子田,其他地区均为零星发生。洛阳市除嵩县、栾川外,7个县(区)主要秋作物上均有发生,以谷子田受害最重,其次为玉米、花生田。全市共发生28.7万亩,其中玉米田发生14.3万亩,平均百株虫量3.8头,最高19头。三门峡市主要发生在灵宝市豫灵镇、西闫乡、五亩乡等5个乡镇的部分玉米田,发生面积4600亩,一般地块百株有虫5-30头,以晚播玉米田块虫口密度较大,其中五亩乡岭坪村严重发生面积有200多亩,平均单株幼虫20-58头,多的单片叶24头,部分玉米下部叶片或整株叶片被吃光。
    陕西省三代黏虫在渭南、西安、咸阳部分县区的个别田块危害较重。据8月2日全省调度,三代黏虫在渭南、西安、咸阳、宝鸡4市部分县区发生,发生面积60.3万亩,其中:渭南31.2万亩,咸阳26万亩,西安0.7万亩,宝鸡仅在眉县发生2.44万亩。平均百株虫量渭南2.3头、咸阳6.9头、西安0.3头。其中潼关、华阴、蒲城、长安、蓝田、高陵、泾阳、三原等8县区的16个乡镇个别田块偏重发生,重发面积1.1万亩。主要发生在播种期晚、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生长势弱的田块。
    二、2016年黏虫暴发原因的初步分析
    从近年来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的杂食性害虫暴发危害的情况来看,均与雨水偏多,杂草繁茂有关。2008年,我国内蒙、河北北部、东北地区二代草地螟大发生,与一代成虫盛发期间该地区降雨偏多和气温条件,适宜草地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同时,雨水偏多造成双子叶杂草面积的扩大,也为二代草地螟幼虫的大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2012年,华北北部处于气旋活动中心,导致降雨频繁,一是导致黏虫集中降落在华北北部,同时玉米和田间杂草长势良好,导致8月上旬,内蒙古通辽和赤峰,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山西晋中等地三代幼虫相继暴发危害。据统计,全国三代黏虫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次,对玉米等秋粮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今年的情况与2012年情况类似,6、7月份,我国二代黏虫发生盛期许多地区集中降水,一是导致雨水充沛,黏虫的主要食料作物如马唐等杂草生长茂盛,为黏虫幼虫提供了丰富食物营养,二是由于暴雨,许多地区被水淹,导致二代黏虫成虫起飞迁移,遇到强对流天气,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的黄河湾区域集中降落,由于对于黏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条件适宜,导致三代黏虫在该地区部分田块大暴发,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频发,气温升高和降雨频繁,造成草地螟、黏虫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暴发危害,在生产上必须引起重视。
    三、黏虫防控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暴发性害虫如草地螟、黏虫的暴发危害和应急防控方面有2008年、2012年的经验教训,在应急防控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次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相关省市植保推广部门的应急速度、资金和药剂配备都有了很大提高,喷药直升机、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应急防控的力度和防治效果,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1、突发性、暴发性害虫的监测和研究有待加强
    做好病虫害发生危害动态的监测是有效防控的前提条件,2008年二代草地螟大暴发,由于一代成虫大量迁飞,铺天盖地,加之正处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我国北方的昆虫雷达、诱虫灯都监测到了大量成虫迁飞,各级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虽然草地螟来势迅猛,但并未造成大的危害,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012年黏虫在我国北方地区突然暴发,虽然当年监测到二代黏虫成虫量高于常年,但由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黏虫就没有在我国大暴发,从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对一些地区玉米生产造成危害。
    今年的情况是雨水偏多与2012年类似,但诱虫灯等诱虫量并不高,究其可能是频繁降雨导致二代黏虫成虫难于起飞迁飞,不易上灯。同时强对流导致黏虫成虫集中降落,对部分地区造成集中危害。
    由于黏虫成虫产卵在田间杂草上,幼虫在1-3龄前,具有隐蔽习性,在此期间难于被发现。只有等到4龄后的暴食期,才到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危害而被发现,加上目前基层农业推广技术人员不足,农民播种后即外出打工,田间很少有人去查看,导致出现问题后为时已晚,因此,亟待加强田间调查与监测。
    对于一些多年不发生,不造成暴发危害的病虫害,如草地螟、黏虫,不发生时不会引起重视,一旦暴发危害,就导致人们措手不及,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支撑,希望国家对此问题予以重视,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经费予以长期支持。
    2、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应急防控技术急需提高
    最近几年,无人机喷药被许多地方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特别是玉米等密闭、高杆作物的病虫害防控上。但无人机属于微量喷雾,同时受风等气流影响,加上黏虫幼虫具有的隐蔽习性,白天躲到地下杂草中,微量喷雾能否达到黏虫隐藏和危害的地方将其有效杀死,其防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四、相关建议
    针对近年来我国草地螟、黏虫多次暴发危害这一严峻问题,从科技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暴发成灾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草地螟、黏虫等迁飞性害虫,赤霉病等流行性病害也经历了多年的研究,但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暴雨频繁,导致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亟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明确其暴发为害规律和成灾机理,为及时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昆虫雷达、无人机等监测与防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加强了昆虫雷达用于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研究,近20年来,昆虫雷达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到了可以推广应用阶段,希望我国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加强推广应用,在农业部的基础性数据监测与积累项目中开展推广示范,以期早日像气象部门那样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使用雷达监测技术。
    同时,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喷药效果,以及施药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使其早日实用化。
    3、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联盟机制,充分发挥现代植保机械快速高效的应急防控作用
    此次三代粘虫发生范围小,重发点相对集中,无人机、直升机等植保机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调集时间,作业效率,防治效果等方面看,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种类害虫防治的需要,对于大龄粘虫幼虫的防治,在药剂的选择混配以及适于航化作业的剂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作者:程登发,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地上虫害防控团队研究员;赵中华,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研究员)

 

上一篇:湖北日报报道当阳整分停打的速度超过了乡村振
下一篇:经济日报生物防治把农药用量降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