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应对病害新思路研究揭示正单链RNA病毒编
102 2023-12-24
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产业发展,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为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相关创新团队联合山东省无棣县人民政府,于10月22日在山东省无棣县召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现场观摩与研讨会”。会议组织专家对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的宜机型棉花新品种进行了现场评估与测产,示范机采棉品种的亩产达到了350公斤以上,机采棉田吐絮、脱叶效果好,全面达到了机采的要求;并现场观摩了采棉机大田机械采摘作业、机采棉清洁加工和棉花纺纱、家纺生产线。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经作所与无棣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开展盐碱地宜机型棉品种筛选、农机与农艺融合、良种与良法配套等关键技术攻关示范情况。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先后安排30余个棉花品种在当地进行比较种植试验,筛选出以鲁棉研37号、鲁棉338、鲁6269、鲁棉691等为代表的适合盐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研发并运用配套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比如棉花植株化学封顶,全生育期无需整枝。
无棣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无棣县地处黄河三角洲棉区中心,可利用盐碱耕地资源丰富,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植棉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是传统的优质棉种植大县,先后被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国家级棉花制种大县。西小王镇作为全县植棉大镇,全镇植棉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是一项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国家及山东省棉花生产支持政策,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专业科研团队,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棉企业,在棉花新品种引进筛选、先进植棉技术示范落地、配套设备投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索,为以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黄三角棉花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
与会人员参观了位于西小王镇的“世耀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旗下的“聚农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质高效棉花生产及延伸产业,重点观摩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耐盐碱棉花新品种的结铃吐絮、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生产效果。
今年,位于无棣县西小王镇的国家级棉花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种植了6000亩棉花。从激光平地机整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精量播种、种肥膜一次完成,到无人机飞防、化学封顶等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特别是世耀集团去年已经建设了机采棉加工生产线,今年又购买了新型采棉机,对采后籽棉进行除杂烘干处理,真正实现了棉花从生产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桂峰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来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严峻挑。他认为,推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由之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副处长陈常兵介绍了目前国际棉花贸易及其对我国棉花种植布局的影响。他表示,内地棉花生产适度恢复发展是国家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战略要求,农业农村部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将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全产业链创新,探索以适度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支撑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高质高效发展模式。
中国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研究员介绍了我国棉花产业形势。他认为,内地棉花优势产区的适度恢复发展是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的重要措施,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区棉花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具重要意义,是恢复和发展黄河流域棉花生产、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针对黄三角盐碱地棉花产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黄河三角洲棉花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打造可复制的样板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可行的措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