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筑牢黑土粮仓

本站原创 2023-12-15 21:55:20

初秋,走进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田野里蓬勃生长的大豆、玉米、水稻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实现粮食高产,科技是关键。

  从良种、良法的匹配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从增产增效并重到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拥有8余家万亩耕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努力,农业生产实现快速发展,每年有近百项科技成果研发和推广,主要科技成果落地率达95%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年均增长5%。

   进展科研农业的意义_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黑土保护”研究项目组正在田间监测大豆生长情况。

  立足生产实际,锚定自主创新

  入夏以来,红旗岭农场水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考察学习。 2023年,为示范引领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红旗岭农场在第二管理区“水稻种植联盟+精益管理”示范区安装7套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3300亩水田实现无人作业。 智能灌溉。

   “这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设计制作的系统,省工、省时、省水,效果非常理想。” 红旗岭农场副总经理杨琪向参训学员介绍了智能灌溉系统,满脸自豪。 感觉。

  杨奇介绍,该系统以太阳能为动力,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自动进行灌溉和排水。 “参考前两年的实验数据,这3300亩水田仅灌溉费用一年就节省了107310元。”

  与红旗岭农场一样,立足农业生产实际的科技创新已成为红兴隆的优良传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许多小发明、小改进、微创新都是来自于生产,以提高质量、增加产量。 效果显着,成为该部门原创技术的“本土明星”。

   2021年,北星农场经过多年田间试验总结出“五段营养法”,实现了减少施肥20%、大豆增产8%、玉米增产5%的效果。 红兴隆分公司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00余亩; 291名农场科研人员创新总结出稻草还田“花水”混合技术,已在北大荒集团多个分公司推广应用; 该分局农业科研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大豆“早播”技术,可以有效利用5月1日前雨水少的天气特点进行抢播。 红兴隆分公司2023年种植的200万亩以上大豆全部采用该技术。

  双鸭山农场副总经理翟世华表示,2022年,双鸭山农场6.98万亩大豆全部采用“三五”早播技术,平均亩产达到43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550公斤。

  集成应用、政策综合落实,是洪兴隆避免先进技术“不合格、偏差、不到位”、开展自主创新的又一“杰作”。 近年来,该分院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科学总结了变量施肥、水稻免搅拌烘干、大豆“三五年早播”、化学防治等28项先进实用技术。玉米穗下节间,形成了适合红兴隆地域特点的三大作物高产技术体系。

  截至2022年底,红兴隆分公司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8%,两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3亿公斤。 丰富的科技基础和强劲的创新活力,正在成为该分公司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法宝”。

   农业科研的意义_进展科研农业的意义_农业科研进展/

  技术人员使用红外光谱观察作物生长

  关注科技前沿,携手攻关

   “如何将粮食产能从“十三五”期间不足80亿斤提高到“十四五”末100亿斤以上?主要变量来自于技术突破。” 红兴隆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跃堂从事农业生产管理近40年,对北大荒农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见解。

  他介绍,新技术研发不仅涉及领域多、专业分工细,而且难度大、周期长。 “十四五”以来,红兴隆分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突破口,全面推进与中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农垦科学研究院,聚集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和创新平台,共同攻关。 率先解决黑土保护、绿色高产新技术、智慧农业发展等领域的难题,一大批先进农业技术逐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产量的双提升。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的意义_进展科研农业的意义/

  北大荒友谊黑土保护实验室

  坡耕地“等高”种植是北大荒黑土保护体系中的一项新技术。 也是鸿兴隆与国内科研力量共同研究前沿科技的典型例子。

   2020年起,为解决坡耕地“水漏肥漏土”造成的粮食产量低、生态破坏等问题,红兴隆分公司与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合作大赛三江区项目组汇集国内农业、土壤、遥感、水肥等方面的专家,在友谊农场开展了“等高环播”种植模式试验。 这种占地3000亩的小流域黑土保护与智慧农业一体化发展模式,集成了探地雷达、植草水道、变量施肥、变量喷洒等13项技术,取得了突出成效,取得了丰硕成果。地表径流减少 60%。 %以上,水土流失减少8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15%,粮食增产5%。 2022年,双方在“轮廓环播”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等高宽垄”种植技术。

  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例子在红兴隆还有很多。 友谊农场与北大荒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农联双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出优质高产多抗8个水稻品种,诱导14片水稻叶片成为适合友谊农场区域的12片叶片,辐射带动全场地水稻绿色、营养、优质、均质化、高效发展; 852、曙光等农场与多家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白浆土减少旱田障碍、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模式,结合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肥、一次性还田等耕作措施秸秆全部还田,有效耕层增至30厘米,玉米、大豆增产14%以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分公司与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竞赛三江区项目组联合开展黑土保护与智慧农业融合模式,成为中科院“北大荒模式”黑土保护全面推进; “节水、净水、计量、调水”高效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实现节水综合效率提升27%,农田脱水氮磷提升35%净化效率……2023年,红兴隆分公司将与中国科学院、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科技示范项目44项,示范推广135项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

   进展科研农业的意义_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的意义/

  中科院“黑土保护”研究项目组监测友谊智慧农场水稻生长情况

   “当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洪兴隆必须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夯实基础、蓄势待发。” 北大荒集团洪兴隆分公司副总经理赵迎春表示,下一步,洪兴隆分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黑土保护联合攻关、新品种研发等工作、智能装备应用、北大荒智慧农业建设等,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塑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注重人才培养,增强创新潜力

   7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红兴隆农业植保人员培训班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结束; 7月25日,38名分公司、农场管理人员踏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验学习”之旅……

   农业科研进展_进展科研农业的意义_农业科研的意义/

  红兴隆分公司优质农民培训现场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十四五”以来,红兴隆分公司采取“分层实施、精准定制、全员培育”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脚上有泥”的农业技术能手,为对接先进科技成果,为从实验室到现场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截至7月底,该分公司今年已举办“讲课”培训活动近50场,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 举办高规格现场会、培训会26场; 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当地“工匠”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种植户提供了近千场“传授经验、传授宝藏”,实现了科技指导全程覆盖。农业生产过程。

  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研人员学以致用、取得成功,是洪兴隆为提高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所做的“打基础”工作。 该分院以13个农场试验站和科技园区为基础,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好品种、好方法、好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整合超过100万亩科技示范田和总长1000多公里的科技示范带。 作为创新成果的“检验”,激发科研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

   291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程小娟致力于农业科研12年。 她主持实施了玉米数字化管理高产栽培试验,亩产达到1053.3公斤。 2022年,她被农场选为农技推广中心总经理。

  人才因事业而聚集,事业因人才而兴旺。 近年来,红兴隆搭建高水平合作创新平台,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逐步构建高标准的技术“供需库”和人才“蓄水池”提供农业服务。 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自2021年友谊农场全面启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来,筑巢引才、引才成为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运营两年来,农场累计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了中科院北大荒友谊现代农业实验站、黑土保护实验室、黑土保护科研展厅和智能农业基地。农业管控中心,投资7150万元建设黑土保护与智慧农业一体化示范项目,初步形成农场与科研机构资源共享、科研教学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格局。

  目前,友谊农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质科研和科学教育资源。先后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近百项,申请专利23项; 建立了225人的农场人才梯队和118人的优秀人才储备,为友谊农场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科技,关键在于人才。” 红兴隆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于俊华表示,下一步,红兴隆将重点打造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让优秀人才在“种育推一体化”、国内高新技术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等方面“领跑”、“发挥带头作用”,和种植养殖技术创新,打造“新技术+大绿色+”“高标准+精细化精准管控”的农业现代化“洪兴隆模式”助力赋能。

  通讯员:尹怀建、徐宏宇; 记者:姜斌 刘畅

上一篇:茶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 协同
下一篇:烟草所举办科技支撑特种作物发展研讨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