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苗及管理-
165 2023-12-15
第五章 加强浙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加强浙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1.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拓展现代农业功能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农耕文化。 浙江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智慧的结晶。 它历史上推动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 现代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艺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农耕文化的传承、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深入挖掘浙江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并加以保护,向公众宣传浙江农业文化的精髓,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促进浙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发现、保护、利用和传承力度。 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还要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乡土魅力,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希望发展”。 以“见山、见水、忆乡”为内涵的美丽乡村也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现代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几千年来,浙江先民在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技术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形成了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生物、人类与自然。 朴素的生态观与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一些传统耕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积累了数千年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多年来(节气、农业物候、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避免自然灾害、合理耕作、水土保持、水利灌溉等知识和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生产积累了一些发展思路、理念和模式(如桑园鱼塘、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模式、间作、轮作等),至今仍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于现代农业提质绿化、稳量增质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同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探索,促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将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浙江许多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生产体系,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 是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载体。 通过挖掘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在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与农业文化展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将开发成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以农业遗产为主题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不仅可以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还可以有效增加遗产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 不断拓展农业功能,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保护优秀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加大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类管理、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现代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等。 这些功能的实现,符合“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要求,是“坚持和谐”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原则。人与自然共存,坚持因地制宜。” 反映。
二、加强浙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1.加强传统农业耕作技术和经验的有效保护
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对繁育、栽培、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等农业生产经验的保护是我们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精髓,它强调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自然,实现对自然的零排放。 要深入调查,摸清家底,运用口述历史、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全面记录和传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业生产技术。 这些传统智慧和经验主要保存在70岁以上的老农民手中。 这一社会群体应该成为排查和保护的重点。
2.加强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综合保护
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代表了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 传统农业技术使用的基本动力来自大自然,几乎可以免费运行。 在满足农村加工业和灌溉工业能源需求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工业文明带来的各种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消耗。 没有理由随意消灭它,也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文明。 而不是另一种文明,应该加强保护、研究和开发。
三、加强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效保护
农业生产制度是人类为维护农业生产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包括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道德伦理规范以及相应的民间禁忌。 它的成立对维护人类农业生产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证明,只有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生产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传统农耕信仰等综合保护。
农业信仰是农业人民的心理支柱。 这些神灵对于维护传统农耕社会的秩序和道德秩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信仰的支撑,传统农耕文明不可能获得稳定发展。
5、对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优良品种越来越受到青睐,农作物品种呈现单一化趋势。 一方面,优良品种的推广为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不仅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快速蔓延创造了条件,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当代人们对农产品的多重口味。 选择,更重要的是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也会影响全球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我们在完善国家物种基因库保护农作物品种的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保留某些农作物品种,为今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留下更多的来源。
三、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措施
浙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充满着朴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雏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的源泉。 农业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融入遗产地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旅游文化。 如今,都市人越来越向往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家美食等,在国家倡导农业与文旅融合、产业链升级、生态农业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体系作用。 生态优势和产业价值,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主要途径有:
1、利用民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发展遗产节庆旅游
开发农业生产生活的仪式、祭祀、表演、信仰禁忌、遗产节庆旅游、民俗表演等民俗文化资源,设计有竞争力、趣味性的农业竞赛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风俗习惯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生活特色 参与体验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度和参与度,延伸旅游产业链。
左:2019中国(宁波象山)钓鱼节; 右:2018第十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
2、利用聚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主题农场、民宿、民俗文化村
结合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将农业聚落、林业聚落、渔业聚落、农贸聚落等聚落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为主题农场、民宿、民俗文化村等。反映遗址的聚落和生活。 人居环境展示了遗产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游客来这里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左:宁波鄞州天宫庄园风景区; 右:德清莫干山精品民宿度假村群
3、利用农业技术农具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博物馆
通过博物馆、民俗文化园等形式,展示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耕作制度、土地制度、种植养殖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共同打造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科普基地等旅游项目。 还原部分农具和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农具发展历史,传承传统技艺和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立农具博物馆来保护传统农具。 这种特殊博物馆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收藏。 这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左: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 右:农具博物馆
4、利用景观、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
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生活景观、农业生产、生活场景等要素,包括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植物、动物、水体、道路、建筑、工具、工人等,是具有生产价值的文化遗产整体审美价值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 利用稻作遗址、渔猎遗址、贝丘遗址、洞穴遗址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及遗址出土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遗存、生活用具、农作物和牲畜遗骸,打造经典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景区,开发农耕历史游等优质旅游线路。 例如,浙江湖州的桑树鱼塘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罕见的美景和良性循环的典范”。 随着桑蚕产业基地的转移,桑鱼塘的生态文化价值得到深入挖掘,推出游学课程,成为学习实践教育营、科普教育基地、国际文化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交流基地。
左: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 右: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5、利用特色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文物古玩及其仿制品、土特产、旅游日用品等,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的集中,具有地域信息和纪念功能。 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有利于提高遗产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展示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业特产、林业特产、畜禽特产、渔业特产、农副特产等,通过创新和开发,可以开发成生态旅游产品、绿色旅游食品、传统小吃、手工艺品等。创造力。 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创新经营方式结合游客审美标准和购物潮流,实现旅游商品市场经营形式多元化。
左:安吉竹工艺品; 右:宁波慈城水磨年糕
需要指出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遗产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生态价值,可以服务旅游发展,但它也是脆弱的、不可再生的,任何不合理、不科学、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文化资源造成破坏、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甚至生态灾难,从而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企业与社区等的关系,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及整个地区的服务改善。 、全区系统营销等全区旅游发展理念,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使整个区域宜居、宜商、宜游,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浙江省社科联社会科普成果
成果名称:农业文明的璀璨明珠——浙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负责人:吴强
推荐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