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丽水优质农业系列报告体制变革下的共享财
140 2023-12-12
盐城老区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农业经济总量目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 今年4月召开的盐城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将“十二五”建设发展目标列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作出一系列部署全力建设“全国农业经济第一大市”。 “十五”之初,盐城市9个县(市、区)中有5个是经济欠发达贫困县。 仅仅十年后,“建设全国农业经济第一市”的目标就被提出。 在此期间,盐城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届中全会关于“三农”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三农”工作。 还有广大农民和农村劳动力。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的功劳,当然也得益于我们各级主流媒体不断创新方式和渠道,加强农业宣传的辛勤付出。 以盐城广播电视台为例,除在《盐城新闻》、《今夜播报》、《七点观点》等主要栏目按各自定位定期选编、播出各种形式的农业节目外,等等,他们还制作了专门的电视农业节目《下乡》,深受农民的欢迎。 2009年,经上级批准,建立了农民专用频道——“7月1·小康”频道,并创建了“方圆之窗”、“小康路”、“新农村”等栏目。 农业电视报道总时长由2007年的每天30分钟扩大到现在的每天80分钟左右。 三个电台有四个农业栏目,每天总报道时间为90分钟。 在数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和提升? 如何依靠持续创新更好实现农业报道科学可持续发展? 笔者结合实践谈谈一些感悟。
一、创新农业报道思路,实现总体定位“五个突破”和“五个转变”
广播电视农业节目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时代进步带来的农民受众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必然对农业节目产生新的需求。 因此,我们农业工作的定位、思路、目标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化,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创建最大农业强省”的农业工作部署,该国的经济。” 按照要求,在总体定位、经营思路、经营目标的调整上要实现“五个突破”、“五个转变”。
一是突破了以往促农促种、报农业产值的传统思路。 报道重点从产出规模转向效益内涵。 传统的农业报道要么报道季节变化、促进农耕,要么报道丰收、仓库满货,要么报道会议活动、领导调研(当然这是必要的),而现代农业的成长和发展内涵很少被提及。 2009年下半年以来,盐城市136个乡镇中涌现出62个经济发展重点镇和68个小康示范村。 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已位居江苏省第一,总面积411.35万亩;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8个; 55个农产品加工区; 680家重点食品企业; 涉农环保重点监测企业102家。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这一变化,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全市“三农”工作部署要求,及时调整农业报道思路,将报道重点转向报道新经济组织、高效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 在效益上,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科学发展,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脉搏,努力抢占农业宣传主动权。
二是突破过去将农业宣传局限于单一产业环节的传统思维,着眼于种植、加工、流通一体化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以往,我们的记者对鱼游虾跳、麦浪稻海、鸡鸭成群、果实累累的树枝的画面感到满意。 他们的视野往往局限于农业产业的单一环节(特别是生产环节),对农业带来的好处不感兴趣。 对发挥重要作用的加工流通环节重视不够,对农业综合产业链建设的新业态、新做法、新经验展示和深入探索不够。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盐城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寻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破。 农业增加值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百园区等突破项目上。 。 我们及时跟进,转变观念,聚焦农业综合产业链建设,全力推动各地乡镇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城市。 比如,近期《我市力争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基地》、《无菌蝇蛆养鸡已成为我市又一特色产业》等报道,无论是理念还是形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更有效地反映当前农业状况。 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和更深的内涵。 这种思想转变也受到了市领导和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是突破以往农业灾害报道只报道灾情、救灾自救的传统思维,转向防灾救灾并重,关注乡村防灾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 盐城是一个老城区。 受地方财政因素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来负债累累。 特别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滞后。 老地区干部群众主动防灾的意识和措施也比较缺乏,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在发生干旱、洪涝、台风灾害时,相关宣传往往未能突出灾情情况和救灾先进事迹。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和地方财力的快速增长,干部群众防灾救灾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不断增强。 有明显迹象表明,从“吃饭”转向注重物质装备、增强自我防灾减灾能力。 广播电视媒体抓住这一信号,及时引导,广泛报道各地加强农资装备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田水利、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结合实际情况,这种报道思路的转变,不仅丰富了农业报道的信息来源,也充分展现了盐城干部群众不畏灾害、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四是突破以往农业报道只报道粮食、棉花、油菜籽等常规大宗产品而忽视现代生态农业的传统思维,转向以特色农业为主。和生态农业。 近年来,盐城广播电视传媒不断加强对粮、棉、油菜、鱼、果、药等传统大宗农产品的农业报道,依靠加大投入和科技进步,实现规模化、规模化。高效生产。 该市大力制定发展生态农业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促进农村干部提高粮食安全、蔬菜安全、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 这一报道思路的转变也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舆论支持。
五是突破农报只注重产品的传统思维,转向大力推广农副产品品牌。 盐城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农副产品聚集地之一。 目前,已有部级名牌产品26个,省级名牌产品86个。 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优质名牌农副产品推广缓慢,市场占有率和出口数量不高。 “十一五”期间,在原有产品推广的基础上,加大了品牌农副产品的宣传报道力度。 我们还积极配合相关县、乡镇、企业举办优质农副产品推介活动,与他们一起走向“珠三角”。 ”,“长三角”向大中城市及港澳台、韩国、日本等国家推介农副产品,相关活动衍生节目提交黄河卫视仅2010年,就有42篇全市农业品牌农副产品对外推广稿件被黄河卫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香港凤凰卫视中文频道采用,促进了农副产品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报道为巩固和提升盐城农产品品牌形象、盐城从传统农业城市向现代农业城市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二、创新农业报道内容,明确选题“五个瞄准方向”和“五个切入点”
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的农业宣传内容题材广泛。 如何把握众多要点中最重要的一点? 盐城电视台结合本地实际,明确选题的“五个瞄准方向”和“五个切入点”:
1、以高效农业为目标,以“万亩万元高效示范工程”为抓手,引导农民提高土地生产力。 2010年,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亩普及2000元、每亩扩大1万元、每亩推广10万元、每亩示范100万元”的目标,扩大高产面积——高效农业。 具体来说,一是突破百万亩、万元高效。 建成亩产值1万元以上高效种植60万亩,高效桑树、果药10万亩,高效特种养殖30万亩; 二是设施农业突破。 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设施农户10万户、温室设施农业20万亩,连片建设1000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50个; 三是突破规模化养殖。 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2000个,其中年净利润超百万元以上50个; 四是突破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群。 市委、市政府的这一目标要求,实际上明确了媒体应宣传报道的内容。 我们采取大规模行进式新闻操作,围绕这些目标内容,多方面选题、选择切入点,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进行报道。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内容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报应是没有尽头的。
2、瞄准优势特色,以“百园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农民提高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盐城全面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园区“三大载体”建设,重点打造40个农业示范园区、40个农产品集中区、20个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 有的是部级,有的是省级,有的是市级。 园区内数百种花卉竞相绽放,各具特色、亮点。 点击图片看一下,这是非常优秀的创新报道内容。
3. 瞄准沿海开发,引导农民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百项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为切入点。 盐城拥有滨海沙滩680万亩,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滨海沙滩面积最大的城市。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沿海开发呈现出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可喜态势。 市委、市政府加大科技兴农、兴滩力度,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推进,及时开展数百个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行动,开展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创建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行动。 围绕这些行动,及时开展宣传,广泛报道各地科技创新新举措、新面貌、新成果,展示沿海大背景下的“三农”宣传发展。 这无疑是内容创新的有效途径。 反映。
4. 以优质知名品牌为目标,以“百个试验点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农民各类种植、养殖、加工项目与市场对接。 近年来,盐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禁用药物残留、原奶禁用添加剂残留等日常监测,并采取行动,每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这些内容的报告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受到社会的好评。 农业报道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做节目、加强舆论监督也是内容创新的新途径。
五、以加工流通为目标,以“百协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农民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加大农业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服务力度,盐城在“十一五”后两年大力实施“百协会建设工程”。 一大批蚕桑协会、羊养殖协会、大闸蟹养殖协会、食用菌协会等,加拿大协会纷纷出现。 全市按照“建协会、发展产业、富民”的要求,已经发挥并正在发挥协会的协调和服务作用。 这100个农民协会的现状、协调服务表现和知名度被制作成广播电视节目,有效拓展了广播电视农业报道的空间。
3、创新农业报告管理制度和沟通方式,在具体操作层面落实“四个结合”“四个灵活”。
一是将专业队伍建设与实行“产播分离”结合起来,灵活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报道方式。 农业报道广泛、规模大,当地干部群众要求多。 广播电视媒体内部人力有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录音等设施有限。 “大任务”与“小力量”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履行好农业报道的重要使命? 盐城站的做法是,首先动员精兵,选拔专业能力突出、热爱农业报道、能吃苦耐劳的宣传业务骨干,成立农业报道专题小组; 二是在台内公开招聘,选拔优秀农业报道节目制作人,负责团队运营; 三是根据需要向社会招聘人才或寻找私营生产单位。 频道牢牢掌握选题、节目准入审核、节目加工、修改、播出的决定权。 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市场规律寻找协办单位、协办单位、吸纳涉农广告,有效解决节目制作成本高、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等问题; 在报道方式上,根据各栏目的定位要求,专业农业广告报道团队多报道涉农会议、政策文件、重点车型、新闻调查和新闻评论、涉农问题舆论监督、 ETC。; 而“产播分离”的外聘工作人员则重点报道各地新型涉农经济组织的专题报道和产品。 宣传和企业形象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和企业赞助。 这种专业团队灵活的运行机制、灵活的报道方式和“产播分离”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是严格绩效挂钩考核与适度倾斜农业宣传相结合,灵活掌握各栏目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 盐城电视台早在2007年就全面实行绩效挂钩,所有员工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考核,确定工资、奖励、责任、处罚。 目前,所有从事农业报道的人员,无论身份、工作年限、专业资格,都享有同工同酬,报酬按稿件确定。 优秀稿件有奖励,优秀获奖者给予重奖。 农业报道需要经常深入农村、偏远地区。 在交通、通讯、午餐、晚餐等方面,我们将在听证后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农业报告是卓越计划的“富矿”。 电视台每年斥资80万元对获得优秀奖、收视率高于收视基数的节目进行奖励。 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业报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在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积极鼓励各级农业报道栏目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节目传播形式。 例如,在农业专业战线的“村”栏目中,设置了“采访能人”、“看业绩”、“扶持务实举措”三个子栏目。 各分栏目力争做到“四强”,即加强互动。 沟通,加强服务理念,加强一线报道和深度报道,强化直播,全力打造栏目特色,打造栏目个性品牌。 《小康之路》栏目强调“四新鲜”,要求报道新鲜人、新鲜事、新鲜项目、新鲜故事。 实践证明,这种举报方式很受农民欢迎。
三是将专家评审、收视率评估与节目播出期间吸收的广告投放量相结合,灵活评估各时段稿件质量。 现在很多地方在绩效考核中过于依赖评级指标和专家点评,而忽视了公众的调查反馈。 盐城电视台总编室每月编制印发《月度节目评审报告》,盐城市委宣传部每月印发《专家评审报告》。 各栏目和重点节目的评价以收视数据为依据,专家点评和公众调查反馈相结合,确保评价公平公正。 但由于农业节目数量众多,且各频道播出时段、频次、口碑不同,播出效果和收视效果往往相差很大。 因此,我们综合考虑,对方案的评估是灵活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栏目决定不同的评分依据,不同形式的节目决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鼓励农业报道人员报道更加生动、生动、深入的农业节目。 这一尝试得到了广大新闻记者、编辑的认可,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四是将农业节目制作上的权威性、趣味性、娱乐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节目灵活采用不同的制作和包装方式。 农业报道必须准确、真实、严谨、认真、细致。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广播电视媒体农业宣传的权威。 但乐趣和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 乐趣和娱乐是疲劳的解药。 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内容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沟通者的方案过于死板、死板,接收者就会失去兴趣,远离你。 因此,盐城台无论是广播节目还是农业电视节目,在结构布局、播出方式、包装手法等方面都力求打造独特的栏目,并采用字幕、图表、动画、新闻链接、专家分析等手段。 ,以及尽可能多的农民自己的经验。 通过其他方式,使节目生动活泼,充满娱乐元素,赏心悦目,愉悦身心,以轻松的审美有效地服务农民,在领导和观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