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关村的农业未来

本站原创 2023-12-08 20:22:45

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现状_农业科研成果/

 

   6月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南营村“医生农场”,工作人员检查西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现状/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风光,是游客观光采摘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何勇 摄

   农业科研现状_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进展/

   4月8日,北京市平谷区罗营镇梨花盛开。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进展_农业科研现状/

   5月28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京洼温室园艺示范园,西房各庄科技学院驻院大学生测量番茄果实硬度。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农业科研现状_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研进展/

   7月30日,“桃醉平谷·2023平谷区鲜桃季”直播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 近年来,该区围绕桃种植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实施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桃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农民致富、产业增收.本报记者 陈斌 摄

  平谷区俯瞰北京,位于北京郊区东北角,平原、山区、浅山地区各占1/3。 以前,这个地方在一个角落里,似乎只因大桃子而出名。 如今,一场农业科技创新风暴正在这里掀​​起,农业生产正在进行深刻改革。

   “农业中关村”如今已成为很多平谷人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2020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建设农业中关村。 2021年10月,北京市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共建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部、市将合作建设农业中关村。 如今,这一理念已经实施了3年。

  很多人的印象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或许不适合“种田”,但科研人员却有不同的看法。 如何把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北京平谷区,中关村农业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径。

  从“中关村”理念解决问题

  为农业配备创新引擎

   “中关村是什么?”

  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成员、二级研究员付春华告诉记者,“在我看来,这个地方是靠创新驱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关村农业” ,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管委会窗外就是北京京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京瓦中心被誉为中关村农业的核心引擎。 “京瓦”这个词很好理解,“W”代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该校开创的“农业金三角”模式,将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放在同一平台上。 三方平等坐在一起,共同寻找产业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京瓦中心借鉴的正是这种“农业金三角”模式。 北京市推广这一模式也具有先天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瓦中心主任委员李德发表示,北京农业科研机构众多,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很多成果无法投入应用。 另一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实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仅在农业科技领域,北京就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个,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多个,聚集了农业领域约50%的两院院士。场,以及1000名专业饲养员。 有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

   “建设农业中关村不是给首都增加新的负荷,相反,科技高地和国际交流汇聚的各种资源可以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21年,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下,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农食品集团等五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民办非企业机构——北京京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采用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引进荷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模式。 截至目前,京瓦中心已成功引进孵化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涉及人工蛋白、食品检测等领域。 此外,还有十多个应用项目正在孵化过程中。

  如今,京瓦中心致力于打造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和国际交流的开放共享平台。 目前,京洼中心总部功能实验室和果业、园艺示范园、奶业示范园已基本建成,吸引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以及苏拓科技、艾科检测等农业科技创新公司研发团队已入驻。

  来到京瓦中心示范园,你会看到一些别具特色的果园、温室和智能农场。

  水果示范园里,只有农民和他的妻子在管理作业。 一看,整齐的果园上方支撑着一张白色的防雹网,可以防止冰雹和鸟类的入侵,同时也有一定的防晒作用。 果树才种了一年,就已经结满了未成熟的果实。 据负责人介绍,这里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从种植方式到水肥精准灌溉,从株高到果实采摘方式,从施肥到除草,都有非常严格的考虑。 相关技术来自荷兰、英国、以色列等国家。

  几米之外,有以传统方式种植的果树。 果树茂密、高大、粗壮。 不过,京洼中心果业示范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采用最新技术种植的果园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果园的两到三倍,所需劳动力是传统果园的1/3。果园。 两者的比较只是为了展示新种植方法的优点。 他们只种了一年,就快要收获了。 传统的种植方法往往需要等待3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希望把国际合作和成果转化作为京瓦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与欧美农业院校和研发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博采各方所长,助力中国农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京洼中心 京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可以与以色列在节水、无土栽培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向意大利、法国“学习”,与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农业和食品领域。

  克服“卡脖子”问题

  搞好养殖

  当地时间6月16日早上6点49分,坦桑尼亚航空TC403航班降落在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 飞机上,有一群特殊的旅客——北京花都羽口家禽有限公司自主繁育的15500只“京红一号”高产蛋鸡和1000只“沃德188”快速大型白羽肉鸡亲本种鸡。种鸡。

  这是我国自主繁育种鸡首次出口,也是国产畜禽品种进军国际市场的标志性一步。 在欧美企业垄断国际市场多年后,中国自主培育的品种正在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

  在平谷峪口镇,炎热的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依然在峪口家禽厂来来往往。

   “中国人每吃两个鸡蛋,就有一个来自我们的蛋鸡。” 峪口禽业副总经理、家禽研究所所长吴桂勤博士告诉记者,经过峪口禽业多年的努力,蛋鸡已率先成为高产畜种,不受外国控制,保证了14亿中国人民的鸡蛋源头稳定供应。 这些蛋鸡以其产蛋量高、自重低、饲料消耗低、蛋质优良、综合效益高等特点深受全国农民信赖,成为农业农村部推荐的主导农业品种。事务。

  除蛋鸡外,峪口禽业的肉鸡也销往全国。 以此次出口为例,“京红1号”是我国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品种,“沃德188”是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快速大型白羽肉鸡新品种之一。国家。 2021年12月,在农业农村部第498号公告中正式获得品种证书。

  哪怕你看一只小家禽,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已经“卡住”了很多年。 比如占我国肉鸡市场近50%的白羽肉鸡,长期100%依赖进口。

  如今,峪口家禽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蛋鸡种子生产公司。 不仅将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将中国产品品种首次送向世界。 用吴桂勤的话说,这个出口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几个月来,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前来洽谈、洽谈中国种鸡的进口。

  在平谷,这并不是一个孤例。 越来越多的养殖机构聚集在平谷区。 据统计,平谷区拥有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个,高端科研创新团队21个。 吸引了苏托替代蛋白研究中心、大味家种猪生物育种实验实验室等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机构落户平谷,玉米、小麦、大豆、种猪等生产业绩国内领先。国家。

  比如,在马铃薯育种领域,今年年初,华松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平谷。 作为全国69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之一,华松种业来到中关村农业,希望以技术、数据、服务为产业赋能,提高马铃薯商品育种水平,壮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年7月,早熟全能食用马铃薯“华松香枣”在平谷试验田迎来丰收。 这是华松公司根据平谷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和种植季节引进的品种。 今年,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打通“最后一公里”

  《医生农场》的灵感

  这里是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 我们面前是几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蔬菜大棚。 大棚里种植的是北京比较常见的西瓜品种。 在近40摄氏度的天气里,顶着烈日耕作的人大多都是医生。

   “这叫‘医生农场’。” 硅润科技负责人朱玉波告诉记者。 不要低估你面前的温室。 在中国农业大学相关科研团队的支持下,这里正在探索水肥一体化新模式。

  温室里,有几个蓝色的大罐子,上面都连接着一台写着“温室水肥智能控制系统”的机器。 除了操作台外,机器内还装满了管道和刻度容器。 各种肥料和水在这里混合,直接供应五个温室的水和肥料需求。 朱玉波控制机器,可以清晰地看到pH值、肥料配比等关键参数。 然后他选择五个温室中的一个,配置好的肥料会跟随水流,精准地灌溉温室内的每一株植物。

  就连西瓜植株也不是直接种在地上,而是种在装满营养土的花盆里,水和肥料混合后直接滴灌。 这样,只需要两三个熟练的农民就可以完成五个温室的日常管理。 记者采访当天,当地农民正在采摘西瓜。 经营仅仅第二年,西瓜就获得了丰收,产量喜人。

  这是“医生农场”首批试点农场之一。 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已形成草莓、西瓜交替种植的有序局面。 朱玉波告诉记者,这套水肥机引起了北京乃至全国客户的兴趣。

  当然,当你从研发实验室走向现场时,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朱玉波说,温室内湿热,不时有水雾和灰尘飘来。 设备在这种环境下能否保持肥料输出浓度的稳定性以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博士农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这里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如何打通从科研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如今,通过“博士农场”试点,平谷区希望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农业创新创业的舞台、培育农业企业家的摇篮。

  截至目前,平谷区已批准设立“博士农场”117个,分布在17个乡镇街道,吸引了13名院士、411名医生参与。 高新技术人才来到田间地头,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的主体。 。 平谷区在政策、资金、住房、出行等方面为科研人员和农科学生提供诸多优惠条件,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跟进项目。

  如今,“博士农场”已引进荞麦、旱稻、中药材、叶菜、食用菌等620余种种质资源。 优质生菜、多彩茄子、中药材生态种植等100多项成果已推向市场。 初步形成了“博士团队+企业+村集体”、“博士团队+政府+合作社”等多种合作模式。 “博士农场”也正在逐步成长为新型农业经营实体。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挥表率作用

  农业中关村的意义或许已经超出了平谷区本身。

  从国家层面来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是在这个大方向上,中关村农业正在探索如何寻找一条适合特大城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从北京市层面来看,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及“农业中关村”。 明确提出实施中关村农业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京洼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服务组织,推动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活动,打造“北京”黄金品牌优秀农业”。

  平谷区层面,有很多具体规划。 2023年伊始,平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启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级改造,深化与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合作。科技部充分利用北京市推进中关村农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十项措施,制定实施推动平谷区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强金融等重点领域标准化服务,使用好科技创新资金,确保取得实效。 如今,这些计划正在逐步实施。

  正因为如此,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委、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年)》和《北京市加快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十大措施》,其中农业中关村建设中关村作为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功能区。 和北京“两区”建设重点产业园区。

   6月2日,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被列为部市合作内容之一。 根据协议,未来教育部与北京市将在政治学术协作、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共同支持农业中关村建设。

  在北京,许多部门和科研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农业中关村。

  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协。 “加快农业中关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今年北京政协重点咨询议题之一。 7月28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就此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大家认为,北京科技资源丰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 建设农业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解决方案。 科技兴农之路与乡村振兴模式.

  农业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国领先、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委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世功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把农业作为建设国际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中心,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科技强市建设。 2026年,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科技创新产出、科技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上一篇:- 植保所合作阐述的纳米策略增强生物固氮
下一篇:大豆根瘤基因表达的动态特征在单细胞水平上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