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 我国科学家发现秸秆热解炭高效高值利
157 2023-12-07
看到这些图片,我真的被震撼到了。瞧那高标准农田里,穿梭来回的收割机在抢收小麦,我能感觉到它们的工作效率和速度!而在图二里,农机手李毛在驾驶室里操作卸粮,我好像感受到了他的专注和技艺。图三里,那位卖粮的群众,我不禁想到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期盼和付出。最让我惊喜的是图四里的场景,无人机应急照明,在黑夜里抢收麦子!这绝对是科技和农业的完美结合!看到这些场景,我真的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保障我们的生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眼前的这张图片,我认真观察了一下,发现收割机正在勤劳地收割麦子,这简直是高效率的展现啊!难怪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我所在的区域也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但是天气的变化给夏收带来了一些影响。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降雨过程一度持续,这对夏收来说的确不是好消息。不过,我很欣慰地看到本报记者赶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麦收一线,跟访农机手,并实地调研当地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的各种方法,比如高效抢收、机收服务、晾晒烘干、跨区作业等等,以此努力力保夏粮能够颗粒归仓。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农业领域能够继续发扬自己的精神,为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而不断努力。今天是我和李毛等农机手开镰的日子。早上5点27分,我刚刚抓住了收割机加油的间隙,发了第一条微信,向大家宣布我们出发了!今天要前往朗陵街道鲍庄社区,将乡亲们的麦子尽快收进仓里,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记者跟着我们,从槐树庙村出发,一路向目的地出发。到达鲍庄社区地头后,我们发现雨后的第一个订单已经等着我们了——100多亩的麦子等着抢收。农民们很着急,我也很急,可由于连续几天的雨天,车一直没法进地干活。收割机时速只有30公里,我们到达鲍庄社区地头时已经快8点了。村民们和运输车早就等在路边了。我停好收割机,纵身跳下来,招呼着我的同伴们,让大家先休息片刻。我知道,地还发软,现在进田容易陷车。我带着大家一起进了地,向他们展示了如何掐麦秆。麦秆还很“皮”,需要晒晒太阳变得更加脆弱后才能收割。9点20分,我们注意到麦秆上的露水已经渐渐散去了。李毛决定驾驶收割机下地。“地里还有些湿,但总体可以,今天应该能干不少活。”李毛的驾驶技术非常娴熟,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麦子被大口大口吞下,最终转化为麦粒被装进“肚子”,而机身后方割碎的秸秆则散落于地。仅仅10多分钟,一亩的地就被收割完了。趁着卸粮的时候,我坐进了收割机驾驶室,离地面3米多高。透过挡风玻璃,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麦田。四个通风口的冷气很足,即使穿着长袖我也不会感到热。“坐好啊,我们要开始工作了。”李毛的眼睛紧盯前方的麦地,他的左手掌握着方向盘,右手前后操纵推杆,让收割机在麦浪里移动——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颠簸不止,速度也是时快时慢。“现在开收割机就像开小汽车一样方便,自动挡,踩着油门就行。”李毛说得轻巧,不过当我上了车不到一个小时便开始晕车了。为了观察割台高低以及割麦速度,李毛一直向前倾,有时还要向前调整座位。他说:“现在的农机智能化很多,很多参数都能实时显示。”说起收割机,李毛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们购置了一款全新的农机,有200马力大功率,作业效率高,一天能轻松收完100多亩地;车载北斗导航可实时定位和测量作业面积,不断监测以便更好地调整工作轨迹;车上还有空调,不再用在蒸笼里收麦了。”收割机的谷仓容量为3000斤,每收割两三亩地,就需要将谷仓里的麦子卸下来。当谷仓装满时,李毛掏出……我用对讲机和我的妻子胡秀荣打了个招呼,叫乡亲们把运输车开过来拉麦子。日头已经正好,我想抓紧时间,把乡亲们的麦子中午之前都收到仓里。看着拉麦车越来越多,村民们在阳光下快乐地工作着,我十分欣慰。麦粒从收割机里倾泻而下,张婷婷满意地笑着说:“这茬麦子终于全收上来了,心里踏实了!” 对我而言,“割得干净”是对机手的最高评价。前不久下过雨,麦田里有些倒伏的小麦,这个时候考验着机手的技术。我总会放慢速度,将割台往下降低,细心地将麦子整齐地收入仓里。“好机器用心割,倒伏麦也能完美收割”。在我后面,确山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东升蹲在地里检查着被收割后的麦茬和秸秆,“留茬不到10厘米,秸秆粉碎得非常好。上午收完小麦后,我和乡亲们感到非常满意和骄傲。”我很自豪地说,“我们今天上午收完小麦,下午就能贴茬抢播玉米了,真正做到了‘一熟农事’,没有耽误任何农时。”确山县委路耕说,全县91万亩小麦主要依靠农业机械进行收割。我们一直抢抓有利时机,加快抢收速度,以高质量农机作业促进粮食颗粒归仓。5月31日,全县已经联系了4000余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抢收抢种,累计完成收割42万亩。不只在确山,河南省也在采取多种措施,抢抓时机、组织抢收。全省有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进田作业,省市县联动,借助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装备效用。“全省上下正以最大力度保障夏粮抢收,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说。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主粮作物收获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的机械化收割率分别超过了97%、94%、80%。机械化收获一次性完成了收割、脱粒、清选多道工序。今年“三夏”,全国预计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了60多万台,农机供给充足,可以满足“三夏”生产需求。 我们正在抢收,“跟天气‘赛跑’,举行大规模机收,远景夏天的农田非常美丽。” 6月1日,是一个好天气。阳光明媚,温度适宜。我们迅速组织农业机械进行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通过颗粒调节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颗粒品质和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率。我们有高质量的机械化收割技术,能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进行积极贡献。今天地很干燥,上到田里麦秆都变得脆生。我们按照有序安排进行抢收工作,各村庄密切配合,大型收割机排成一字,拉麦车一路向前,呈现出“大规模机收场面”。我早上五点多就出门了,不到8点就进地收割麦子了。我们要趁着天气晴好,尽快抢收,争分夺秒,让失去的时间重新回来。在收割机上,李毛向我展示了一款微信小程序——“三夏生产气象服务”,它可以实时查阅当前位置的气象情况、预报、预警和麦收进度。在抢收季节,“龙口夺粮”就像跟天气“赛跑”一样。在这一天,我和李毛一起去收刘店镇种粮大户的地,这片成方连片的地灌溉得非常好,大型收割机在这里可以轻松“撒欢儿跑”。当我们眼看100多亩地就要割完的时候,天色突然暗了下来。这时,李毛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新订单来了,要转场到留庄镇邢村去收割冬瓜,赶紧过去吧。”我们立刻收拾好工具,快步前往邢村。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繁忙的机收时节。那天晚上,我们前往河村割麦子。当收割机到达目标地块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们看到田间地头不少灯光在摇晃。“大家都在连夜收割,我们也不能掉队!”李毛说着,就让收割机进入田地。到了快23点,我们在麦田里看到一个挂着灯的“太阳”。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台无人机在空中牵引灯光,使用抢修车上的发电机供电。地面上,收割机来回穿梭着;空中,无人机移动着照明。“这种灯照得远,辐射面积也大,对夜间收割真的很有帮助。”李毛说。原来当天有一位附近的农机手打电话给我们,告诉我们麦地上的坑坑洼洼和视野问题使得收割机的车灯效果不佳,影响了我们的收割效率。通过无人机的照明帮助,我们之后在夜间的麦收中更加高效。那天晚上,我们正在确山县地里割麦,可是夜里的视野较差,车灯效果不好,收割效率很低。突然,李毛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确山县供电服务电话打来的。电话中指出,在这里架设临时线路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将照明置于空中,使用无人机试一试。然而我们的无人机数量不够,请求支援。
经过分析和研判后,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派来了多台专业无人机、照明设备以及临时发电机,并且调用无人机照明、应急供电服务队、无人机操作手随时待命,为夜间抢收小麦提供照明。在一片明亮的照明下,收割机操作变得更高效了。李毛一夜通宵,一直持续工作到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一天一夜割下了160多亩地!
在确山麦收一线,县领导包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单位驻点、镇村干部到户……全县100个县直定点帮扶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120多个,共有86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深入“三夏”生产一线。也有51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付出劳动力和实际行动来支持全县的麦收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地努力,让麦子更快、更好地收割。我们作为名结对帮扶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三夏”生产帮扶服务。6月1日早上6点,我看到从江苏赶来的机手董焕群进入麦田开始作业,这是近3天从外地赶来支援刘店镇麦收的第134台收割机。镇里千方百计协调麦收机械,满负荷开展麦收作业,镇村干部全部下沉田间地头,做收割机的“护航员”、机手的“保障员”。我与其他结对帮扶人员也积极参与到麦收工作中来。截至6月1日夜里,刘店镇9.5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成。
为了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我们不遗余力地齐心协力。针对部分地块收获机械不足的情况,我们及时向市里汇报,请求调剂机械,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了《致全县农机手倡议书》。对于外来机手,我们也搞好其中的全程服务工作,免费提供餐饮服务,送到他们田间地头。目前,确山县共有收获机械数目已经大大增加,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我们在场地上紧张工作,彼此协调,让麦子更快的收割。今年我国的大规模小麦机收开始时间比常年推迟了3天左右,对此我们也积极投入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和机收作业气象提示,并在高速路口、主干道沿途等设立了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200多个、农机保供加油站1.2万多座。此外,为了给农户和机手提供更好的帮助,我们还开通了“三夏”农机热线电话近1100部,以便提供作业供需对接、农机通行、优先优惠加油等保障服务。在主产区,我们还组建了6000多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帮助“小散偏”地块和有困难的农户进行抢收抢种作业。
在麦烤这个环节上,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共有3300台机械投入作业,每天投入的机械数目达到了2100多台,同时也外调了730多台收割机,以确保每一个麦子都被收割干净。
“在我们这儿,不管是湿麦还是干麦,我们都会收。我们不会浪费任何一颗粮食。”这是我听到的一名工作人员的自豪宣言。最近,我非常忙碌,因为“三夏”是抢收的重要时段。然而,我也在思考把麦子去哪儿。当我正在留庄镇麦田休息时,我决定参观确山县供销合作社留庄为农服务中心,了解抢收麦子的情况。门口的白板特别引人注目,“收购干湿小麦”六个大字格外醒目。振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钟振朝,带着我到了为农服务中心的烘干生产线。机器声不断,有人正在往一个大漏斗中装麦子,麦粒由传送带自下而上输送到烘干塔进行处理,并通过高空传送带输送到另一端。钟振朝告诉我,“这里有两组烘干设备,麦子12-14个小时后就能完全烘干,一般在含水量13%至14%时就可以储存了。”这几天,设备在昼夜不停地运作,一天可以烘干100吨小麦。除此之外,还有五六十吨麦子从这里领出去销售。正当我们谈话之时,农户付民选拉来了一车刚摘下来的麦子。技术员用测干仪测量了一下,“小麦水分为13.2%。”钟振朝说道,“这水分已经足够低,可以直接储存了。”不一会儿,付民选拿到了3400多元的现金,将他种的3亩多地的粮食换成了现钱。“小麦成交价每斤1.1元,比去年低了点,但是我没有再花时间晾晒,直接换成钱。我的紧张心情也得到了缓解。”付民选拉着嘴角露出了笑容。这个烘干点的服务范围是方圆5公里,据介绍,在周边5公里的范围内,有6个村庄和10万亩的农田。今年连阴雨严重,乡亲们的麦子都往这里寄存,因此烘干设备经常繁忙。虽然这个烘干点是县里最大的,但在现有的产量下,还需要再建设4组烘干设备才能满足需求。在确山,农民的土地零散且面积小,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待烘干粮食,因此每次开机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粮食投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优先对待小农户,而种粮大户则需要提前预约烘干。“每个小农户只有两亩多地,单个烘干成本过高,所以我们会收购一组小农户的待烘干粮食,集中烘干。种粮大户则可以利用晾晒场提前将粮食晾干,然后再排队烘干。”确山县目前拥有36台粮食烘干设备,总功率达到540千瓦,一天能烘干1000多吨粮食。在面对不断增长的小麦烘干需求时,经济账务一定要算好利用率。烘干小麦成本很高,一吨小麦的出售价格超过2000元,而烘干一吨小麦的费用则达到200多元。在计算投入时,建造一个烘干点需要投入800多万元,由于烘干设备的闲置率高,一般来说一年的运转时间不到一个月。今年确山遇到的特殊情况可能会导致烘干设备需要工作两个月才能烘干所有小麦。 在走访时,我发现种粮大户的烘干需求非常迫切。在双河镇大邓庄的白晶农场,负责人白晶正在扩建烘干设备,工人们正在安装钢筋。目前该农场已经拥有3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到90吨,已经烘干了1000多吨的小麦。我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干点,让每一颗粮食都不被浪费。在抢收湿粮的时候,我们会接收干麦和湿麦,不浪费任何一颗粮食。湿麦含水量高达40%,一斤的售价在6毛至9毛钱之间。但是经过晾晒或者烘干之后,一斤的售价能达到1.1元左右。如果能够得到烘干和燃料方面的补贴,那会更加理想。 目前,河南紧急调动了4460台烘干设备,以便更好地抢收到湿粮后烘干晾晒。为此,我们利用粮食系统和供销系统的优势,增加湿粮的收购力度,并及时开展烘干和仓储。财政部紧急下拨了2亿元的资金,专门用于小麦的烘干。同时,我们也鼓励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以及所有可以进行晾晒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顶等空间。我们还会向农民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来进行晾晒,最大程度上挖掘晾晒空间。 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的烘干能力,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拥有重要的意义。述着跨区作业证相关的内容,还有填写培训, 应急交通服务的电话号码等。
“干一行爱一行,有苦就会有甜。”在确山县麦收一线,我看到了一张张精心制作的跨区作业证,贴在收割机的挡风玻璃上,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证书上面写着“跨区作业证”,五个大红字格外醒目。翻过来看,可以看到相关的内容,包括填写的培训、应急交通服务的电话号码等等。 在这些努力工作的农民的印象中,他们深知干农活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坚持下去。这些努力工作的农民说,他们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面对苦涩的时刻,他们知道甜蜜终究会到来。每年“三夏”时节,我们村几位农机手都会开始进行跨区作业,从南往北割小麦。我很兴奋,因为我最近刚刚获得了一张跨区作业证。这张证上印有编号、我的名字、电话、车牌以及发动机型号等信息。这张跨区作业证可以免费获取,只需几分钟就能办好。每辆车只需要一张证,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效的。最棒的是,我们使用这张证进行跨区作业时,还能免除车辆通行费。我已经跨区作业二十多年,对这个证件非常钟爱。 据悉,这张跨区作业证也有一个别名,叫做“服务联系卡”。证件上印有各地农机服务热线电话以及通行提示信息,机手们可以方便地获得支持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可以动态地了解到农机的流向,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而精确地调度农机参与到抢收抢种工作。今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交通厅联合发放了5.5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 每年“三夏”时节,我都和村里的其他几位农机手一起进行跨区作业,从南往北割小麦。回想起来,今年的麦收从5月17日开始,我和几位同行的农机手一起去了湖北云梦进行跨区收麦。我们在那里待了10天,并顺利完成抢收工作。为了更好地跨区作业,我和几位农机手经过几天的艰苦劳动之后于5月26日回到了确山老家。然而,由于当时还在下雨,我们只干了4天的活儿。直到5月31日,雨才终于停了,这才让我们的作业量真正上来了。 作为村里的“会计”,胡秀荣掏出了一个记账本,上面记载着我们在湖北割了300多亩地、在头一天下地的6月1日割了80亩地、6月1日通宵干割了160亩地、6月2日割了100亩左右、最后在老家的6月3日割麦时做了收尾工作。 我发现,我们庄稼人很珍惜土地,即使是家里的两亩坡岗地,我们也种上了小麦,并认真地去护理,最终带来了千斤级别的丰收。在李毛家门口,他摆放着一堆雨前收下的麦子:“之前在湖北遇到阵雨,心里着急不已,而家里的麦子也已经熟了,不及时收割可就不行。”李毛这样告诉了我们。我已经换了4台收割机了,从最开始的借钱购置到现在全款购置北斗导航收割机,充分利用了农机补贴政策,也接受了多次的机收培训,现在我已成为了跨区作业的行家里手。 那么,关于跨区作业的收入如何呢?今年我在湖北给一位大户抢收,他的地块很大,作业方便,我一个小时收费40元;而在老家这几天抢收,由于雨情的变化,作业费稍有上涨。尽管乡里乡亲都理解我,我还是按照之前的价格50元/小时割麦子。如果按照往常,一亩小麦的收割需要减去油费、机器折旧等成本,最终的利润有20元左右,然而今年由于雨后土地发软,每割一亩多耗油1升左右,增加了7块多的成本。 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有苦就会有甜。”回忆起之前的跨区机收经历,我想起那个坐在车里太阳直射的炎热天气,以及地里寒虫满布的情景,夏天基本没穿过短袖,只穿长衬衫;跨区机收,虽然辛苦,但好收成让我倍感欣慰。跨区机收非常辛苦,有时我们甚至吃住在车上,通宵作战,累得不想吃饭。但谈到跨区机收的成就感,我依然洪亮地说:“吃不愁,穿不愁,开着收割机去旅行,跨区机收的夫妻档比较多,勤劳致富,感觉很有成就感。每天晚上算账,看着一张张现金和手机里的一个个转账记录,我感到非常开心。尤其当天气预报说第二天是个好天时,我睡眠更加香甜了。” 现在,全国的“三夏”(即春播、夏管、秋收)小麦机收已大规模启动。在河南省,有400多个机收服务站和212部服务热线,旨在为机手提供生活及信息引导等服务。同时,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做好跨区机收的通行保障、接待服务、用油供给。此外,加强小麦收割的信息发布和机具调度,加强农机热线值班值守,组织常态化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以提供支援准备,帮助“小散偏”地块,解决机收困难的农户落实作业设备。6月3日,我们确山县的麦收已基本结束,我和两位同村的农机手开始了新的跨区作业。晚上8点,我们趁着夜色转场到百尺乡,在这里开始割麦。割完这里的麦,我们将继续追着麦子熟进度向北方前进。看着图片中的麦子,想到我们为之奋斗的收获,我感到非常欣慰。如果对于此感兴趣,可以查看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08991/695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