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域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道
134 2023-12-19
陕西省榆林市春夏连续干旱刚结束,郏县管庄白树岩村坝上渗膜覆盖的高粱长势良好。姚建民供图
中新网太原7月16日电 标题:从事农业科研38年的姚建民:科技创新关键在于脚踏实地
作者 范丽芳
“以前种小米费时、费力、产量低,农民基本能自给自足。利用姚建民老师的新技术,我从土地上赚到了‘第一桶金’,还改变了我父亲那一代的传统种植方式。” 土生土长的山西省武乡县农民郝旭昌,借助渗流地膜等创新技术,从“打工仔”转型为新型农民。
正如上述技术发明人姚建民所期待的那样,“科技创新扶贫关键是要落地,不仅能增加土地收入,还能打造产业链。”
广告
不适合胆小的人! 五四三二一……可怕的捉迷藏游戏现在开始了!
×
姚建民(左一)在宁夏调研。姚建民供图
姚建民,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旱作科研与实践38年。 他发明了“透水地膜和全生物降解透水地膜及配套播种机”两大系列产品。 一套“旱作波浪形覆盖高产技术模式”的科技创新成果已在长城沿线半干旱贫困地区广泛应用。 不仅解决了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为当地农业增产开辟了新途径。
姚建民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小雨出现频率高达70%以上,于是他基于小雨资源开发了可生物降解透水覆盖技术。 他认为,高效利用小雨资源,可以让干旱、半干旱山区的农田变成绿色高产农田。
2017年,姚建民担任技术负责人,山西多个部门联合实施该项目。 燕太行山、吕梁山40多个贫困县推广完成透水地膜覆盖60万亩,累计增产10.2万吨,累计增加收入4.08亿元。 ,帮助超过20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8年,在燕山-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长城沿线三大贫困区的60多个贫困县示范超过100万亩。 其中,在宁夏半干旱凉爽地区海原县加塘乡王塘村,渗膜地膜示范每千亩谷子产量达到640公斤,比当地对照田增产500公斤。
郝旭昌就是受益者之一。 在外打工三年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我们的优势仍然是土地,但我们想成为一个现代农民。”
郝旭昌利用姚建民的创新技术,消除了间伐除草的需要。 “我们这里雨水少,地膜透水,可以节水。一年来,小米亩产增加了100多公斤。” 在郝旭昌的带动下,透水地膜有助于节水。 覆盖技术覆盖整个武乡县。 如今,他负责的合作社已有小米种植规模1500亩。
2020年,北方遭遇严重干旱。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楼沟乡百嘴村的防渗地膜秋季积水,蓄水良好。 “春天土壤墒情好,出苗好,农民很满意。” 姚建民说。
陕西省榆林市也遭受了严重的春夏干旱。 到6月下旬,降雨量只有去年同期的20%,大部分农田无法播种。 5月下旬,姚建民提出波浪式透水覆盖、生育期短的农作物品种旱播等种植方案,并在郏县2万余亩进行试验。 “6月28日降雨量11毫米后,秧苗普遍出苗。 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干旱损失。”
姚建民还创新提出建立“秋雨春雨全用,春雨全用”的“覆膜冬播”种植模式,在延长种子休眠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脱贫攻坚成绩突出,姚建民荣获2018年“山西省扶贫创新奖”、2019年“全国扶贫创新奖”、2020年“第二届国家扶贫创新奖”。(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