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小麦质量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黄淮冬麦区3成以

本站原创 2023-11-21 20:29:12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于2008年组织全国有关科教单位从豫、鲁、冀、陕4省6个区域18个地市54个县区162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品种样品495份、粮库收贮库小麦商品粮样品162份,按照国家标准分析其籽粒性状、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汇总形成了《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报告》。5月11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京召开会议,公布了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省18个地市农户生产上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平均占有率为32 %。黄淮冬麦区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已比20多年前增加1倍,其中河南和山东的面积增幅最大;无论是小麦的千粒重、容重还是蛋白质含量,黄淮冬麦区的小麦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还形成了优质强筋小麦规模化种植、产销衔接、订单收购的新局面,这标志着我国在优质强筋小麦的育种和推广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以一个地市为单位对粮库样本进行综合判断,仅有10%的粮库样本达到优质强筋小麦2级标准,表明我国在粮食的收贮管理和检验技术方面还需要加强。
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介绍,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黄淮冬麦区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的60%、产量占到70%左右。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被调查地区的小麦品种数量、布局、品质现状及被调查地区优质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所占比例,品质性状在地区间的差异、变化幅度,品种品质的稳定性以及粮库小麦商品粮的品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些结果不仅为小麦育种、栽培、加工利用和优质区划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也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参考。
据了解,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旨在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公益性、基础性科技支撑工作。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以小麦生产为单元,以小麦产业为主线,逐个梳理小麦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逐个解决小麦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加强农科教协作,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试验与示范;系统开展小麦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实践表明,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打破了原来的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广泛凝聚科教研的力量,针对小麦产业发展中的重点任务、基础性工作、前瞻性研究和应急性任务开展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初步结果。

上一篇:一种获得近交系小型猪的方法 荣获2008年度北京市
下一篇:安琪电力农业前沿技术90天创造盐碱地改造神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