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康把种瞎说农业科普文章
92 2023-11-22
所有父母都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宝宝,使他们远离那些肉眼看不到、却威胁宝宝身体健康的细菌。“不许碰那个!”“不许摸这个!”“到处玩,到处摸,脏死了!”然而,在这些警告、恐吓背后,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压制,探索能力被阻止。Oh,NO!
事实上,妈妈们大可不必“谈菌色变”,细菌与人的关系可比你想象的要亲密多了哟。
细菌让人类的出现成为可能?
大家都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高等动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氧气。通常大家都认为,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但你可知道,据科学研究发现,氧气是现代蓝藻的祖先在一次与恶劣环境博弈的意外中发生了突变,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在此时华丽登场,它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利用过程中却会产生在当时而言是“有毒”的副产品——氧气,从而导致地球环境氧气的大爆发,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才形成了适宜于高等动物生存的空气,人类的出现也才有了可能。事实上,许多细菌都可以不用产生氧气,就把光能和二氧化碳转化为食物。而且研究表明,早在34.3亿年前,就有疑似光合细菌的微生物出现了(参见《自然·地球科学》,第4卷,698页),这些小东西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远远早于人类。
图片来源:《New Scientist》
细菌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菌群与的关系毫无疑问是十分密切的,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大概有500-10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他们在体内可繁殖出的数量有100万亿左右——大约是一个人全部体细胞的10倍 (参见《环球科学,2012年第7期》)。
那问题来了:导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肠道里活泼泼地上下游动,而以能引起我们食物中毒而闻名的沙门氏菌一直华丽丽地生活在我们的皮肤上,可是它们却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这不是很矛盾么?其实不然,细菌与健康一般情况下是处于平衡状态的,释放出毒素使免疫系统承受压力的细菌也很少。但当细菌数量增加得太多,需要免疫系统去处理的时候就会惹出麻烦。细菌将一种毒性酶排出细胞壁之外,它能够杀死为身体供氧的血红细胞,这叫做“外泌毒”;细胞壁内带毒称为“内毒素”。当的某种细菌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免疫系统便开始行动。称作巨噬细胞的白血球,担任着整个身体组织的警卫工作,如果需要,它们会穿过组织去帮助其他的细胞与入侵细菌做斗争。这是一场实力的比拼,如果入侵的细菌数量太大,巨噬细胞将会被压倒,虽然许多巨噬细胞会完成使命,但是更多的致病细菌仍会突破它们的防线,继续去侵蚀血红细胞;如果“敌军”力量有限,或者巨噬细胞援军充足——机体抵抗力较好,则在一场“大战”后,致病菌的进攻被压制,重新恢复健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感冒能不药而愈,有的人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微生物专家表示,正常情况下,的细菌和人类绝大多数是共生关系。为了回报我们给它们提供的食物和居所,细菌为我们制造维生素,并对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提供了不少支持。它们也会保护我们抵抗一些病原体——即所谓的“坏的细菌”。它们对我们是有利的,没有它们,我们就活不了多久。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害怕孩子生病而想要完全撇清孩子和细菌的关系?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呢,妈妈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强身健体,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多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当然也是必要的,但不必为此因噎废食哦!
的细菌防疫屏障